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11月4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686浏览:

【原文】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5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6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7【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8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A(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9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B(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10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11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12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13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14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15“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16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17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节选)

【问题】
    11.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处。(2分)
    A.【    】
    B.【    】
    12.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指出选文第13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概括。(3分)
    14.“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请就传承雷锋精神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3分)

【参考答案】
    11.(2分)A.修葺    B.闪
    12.(4分)景物(环境)描写;(1分)
    作用:①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1分)
    ②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1分)
    ③照应题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分)
    13.(3分)插叙(1分);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3分)①指出雷锋精神的内涵(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1分)
    ②写出具体做法;(1分)
    ③语言表述。(1分)
    (围绕“雷锋精神的内涵,传承雷锋精神的做法”展开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