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看水(有删改)
汪曾祺
①下班了,组长大老张走过来,对小吕说:“小吕,你今天看一夜水。”
②小吕的心略为沉了一沉。他从来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压迫着他。但是大老张说话的语气叫他不能拒绝。吃了晚饭,小吕早早地就上了渠。
③一来,小吕就去找大老张留下的两个标志。大老张告诉他,他给他在渠沿里面横插两根树枝,当作标志。大老张说:“你只要常常去看看这两根树枝。水只要不漫过标志,就不要紧,若是水漫过标志,就去搬闸,——拉起一块闸板,把水放掉一些;若是水太小了,就放下两块闸板,让它憋一憋。”
④小吕很快找到了标志。这只是两根细细的树枝,半掩半露在杂草之间,并不引人注意。看见了这两个标志,小吕心里一喜,心里有了一点底。
⑤小吕又到大闸上试了一下。他拉了一次闸板,——用抓钩套住了闸板的铁环,拽了两下,活动了,使劲往上一提,起来了!行!又放了一次闸板,——两手平提着,觑准了两边的闸槽,——觑准了!不然,水就把它冲跑了!一撒手,下去了!再用抓钩捣了两下,严丝合缝,挺好!第一回立足在横跨在大渠上的窄窄的石梁子上,满眼是浩浩荡荡的水,充耳是轰鸣的水声,小吕心里不免有点怯。( )他屏住气,站稳脚,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闸板上酒杯大的铁环和两个窄窄的闸槽上,还是相当顺利地做成了他要做的事。
⑥行!他觉得自己基本能够胜任。他心里轻松了一点,刚才那种压迫感开始廓散。小吕沿着渠库巡视了一遍。走着走着,又有点紧张起来。渠沿有好几处渗水,沁得堤土湿了老大一片。有不少地方有蚯蚓和蝼蛄穿的小眼,汩汩地冒水。小吕越看越担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选定了一处,用手电照着,定定地守着它看,看看它有没有变化。这时恰好一个晚归的工人老李走过来,问:“小吕?你在干啥呢?看水?”
⑦小吕连忙拉住他:“老李!这要紧不要紧?”
⑧老李看了看:“嗐!没关系!一黑夜你不要老这么跑来跑去,找个地方坐下歇歇!隔一阵起来看看就行了!”
⑨小吕并没有坐下歇歇,他还是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他走在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bānb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草幽幽地摇拂着。【他脚下是一渠流……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
⑩半夜里,大概十二点来钟,出了一点事。小石桥上面一截渠,叫水涮开了一个洞。小吕的心扑通一声往下一掉,怎么办?这时候哪里都没法去找人……小吕留心看过大工们怎么堵洞,想了一想,就依法干起来。先用稻草填进去——他早就背来好些稻草预备着了;用铁铣立着,塞紧;然后从渠底敛起湿泥来,一铣一铣扔上去。洞总算渐渐小了,终于填满了。他又仿照大工的样子,使铁铣拍实,抹平,好了!小吕这才觉得自己一身都是汗,两条腿甚至有点发颤了。水是不往外钻了,然而,这牢靠么?
11小吕守着它半天,一会儿拿手电照照,一会儿又拿手电照照。好像是没有问题,得!于是,他到别处去巡看。
12过了一会,又来看看,——没问题。
13又过了一会,又来看看,——挺好!
14小吕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
【问题】
18.看拼音写汉字:bānbó( )( )的树影里(2分)
19.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
故事情节
|
人物心理
|
接受任务
|
①
|
②
|
心里一喜,有了点底
|
试拉闸板
|
③
|
④
|
由紧张到安详
|
⑤
|
⑥
|
20.为第⑤段括号处选填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并阐明理由。(4分)
A.于是
B.但是
21.请你就第⑨段划线句中的省略号处展开描写,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22.第12、13两段能否改为“后来,他又过来看了两次”?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8.斑驳(1+1分)
19.①有一种沉重的责任压迫感
②寻找标志
③心里轻松了点
④发现隐患
⑤填补漏洞
⑥始终不放心,最后才踏实下来(1*6分)
20.B,“但是”一词将小吕首次拉闸面对危险处境,心中胆怯这一内容,和他最终沉住气,集中注意力拉闸的内容形成转折关系,强调了小吕完成这一任务的不易,烘托了他镇定、勇敢、认真、负责的品格。(1+3分)
21.略(4分)。得分要点:是对渠水的描写(1分),通过对渠水描写体现出小吕此时安详、舒畅的心情(2分)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文句不够通顺,适当扣分。
22.不能。这两段文字具体写出小吕反复查看的情形,并把小吕察看时的内心活动生动表现,更能体现小吕做事认真、细致、负责、严谨的态度。(1+1+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