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为什么自己却安然无恙?
①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引出说明对象)
②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千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早。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介绍携带病毒情况)
③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根据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据目前学界推测,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病毒种类很多,对病毒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④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大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蝙蝠通过飞行体温升高,抑制病毒,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⑤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⑥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携带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易于传播病毒。
⑦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蝙蝠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
⑧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这足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可能性非常大。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人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但依旧不是地球的主宰。(反思人类自身活动)
⑨《流浪地球》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呼吁/警示关注自然界,和谐相处)
文章结构:1,介绍蝙蝠病毒及种类很多
2,蝙蝠安然无恙的原因
3,蝙蝠病毒与人类关系
4,反思/呼吁
【问题】
13.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4分)
(1)【 】
(2)【 】
14.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5.第⑦段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下列选项中对第⑨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
B.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C.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不会在意的。
D.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17.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不够恰当,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3.(1)蝙蝠飞行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抑制病毒复制。
(2)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2+2分)
1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蝙蝠身上携带着数量繁多,种类各异的致命病毒。(2+3分)
15.不能删,“或许”指的是可能,不确定,文中指不打扰蝙蝠和其它野生动物可能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3分)
16.D(3分)
17.题目不够简洁;文章后面的内容和标题关联不大。(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