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①”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乙】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题】
6.材料【甲】选自《【 】》一文,【乙】的作者是【 】(人名)。(2分)
7.“行路难”在材料【甲】中的具体表现是:【 】;在材料【乙】中的阐述是:【 】(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足矣”和“会”“直挂”都写出了对“信念”的坚持。
B.问句①是富僧疑惑的责问,②是诗人内心矛盾的自问。
C.“子何恃而往”充分表现了富僧对贫僧的怀疑和嘲讽。
D.甲文中的“南海”和乙诗中的“沧海”是指同一事物。
9.上述材料阐述的道理很深刻,请写出两条:(1)【 】,(2)【 】(4分)
【参考答案】
6.为学 李白
7.【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乙】多岐路,今安在?
8.D
9.示例:(1)要立有志向,并付诸行动
(2)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3)确立人生追求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