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乙)世皆称孟尝君①能得士,

发布时间:2021年3月19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9日作者:未知文章ID:47308浏览:

【原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世皆称孟尝君①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②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尝君传》)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②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南,故云。

【问题】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才美不外【见】(    )
    (2)【擅】齐之强(    )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5)主【以】故归之(    )
    (6)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17.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18.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5.(1)xiàn    (2)shàn
    16.(1)有时(2)用鞭子打(3)同“饲”,喂(4)通晓(5)因为(6)像虎豹一样凶残
    17.(1)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
    18.①共同话题:人才。
    ②异:甲文用马譬喻,托物言志,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乙文,驳斥(或否定)了“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告诉人们真正的人才是指能安邦治国的贤明之士。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读音。(1)“见”通“现”,读作xiàn;(2)擅,意为“拥有”,读作shàn。可据义定音。
    1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有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通”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通晓”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祗”:只是。“奴隶”:奴仆。“骈死”:并列而死,一起死。“特”:只,不过。“耳”:罢了。
    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孟尝君和伯乐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能够发现人才,所以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人才。不同点在于甲文托物言志,用马作喻,表达自己希望统治者能够识才用才;乙文使用批判的方式,否定“孟尝君能得士”这一观点,进而指出真正的人才是能够安邦治国的贤士。
    (一)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饭有时要吃尽一石粟。而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因为)吃不饱,没有力气,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却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马的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哎!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二)译文: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怎么能说他得到了贤明之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泰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春望

    【原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画眉鸟

    【原文】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

  • 九日送别

    【原文】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 玉仙馆

    【原文】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

  • 过李处士山居

    【原文】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摩,门柳荫蔬哇。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渓。 ...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原文】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