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壮歌(有删改)

发布时间:2021年5月5日更新时间:2023年11月29日作者:金马文章ID:48073浏览:

【原文】
    蝼蚁壮歌(有删改)
    金马
    兴许是染上了人类容易“自视过高”的通病,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
    友人曾建议,能不能写一本关于蚂蚁的书,我当时听了,心里觉得好笑,区区蝼蚁,何足挂齿!后来,倒是一位英国老殖民主义者的言论刺激了我对蚁国的兴趣,因为他竟把发展中国家统统污蔑为“蝼蚁之国”,于是,我不免产生了一个兴味很足的念头: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小的昆虫世界是不是真的像殖民佬贬斥得那般没有出息,探索一下它们到底是在怎样铺排着自己的生活。此后不久,我陪朋友到香山畅游,漫步来到双清,只见对面石壁上蠕动着一条长长的黑线,好奇心驱使我向前仔细查看,发现原来是一队蚂蚁正背负着种种食物搬家呢。我的朋友正好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看到我认真的神情,凑趣说道:“这是蚂蚁发现巢穴面临威胁,正在紧张备战呢!”我不禁伫立良久,看着这“骤然临之而不惊”的小生灵,竟比临战的人类显得还要镇静,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
    随后,我不知不觉地真的关心起这小小的生灵来了。法布尔所揭示的蚂蚁王国的内幕,书刊杂志上有关蚂蚁世界的趣闻、故事,我都读得饶有兴味。连我自己也不解的是:不论碰上从哪方归国的朋友,我都忘不了在谈话之间询问一句:“那儿有关于蚂蚁的趣闻吗?”这个怪问题,常常使对方不解其中滋味。记得有一次,当我问到一位畅游南美洲后归国的作家,不料他却大为动容,说道:“哦,你也知道这蚁国的壮歌吗?我真乃三生有幸,这次目睹了一幕永难忘怀的情景。”
    接着这位朋友追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像一只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死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燃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烈火之中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的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地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蚂蚁——这小生灵就是这样闯进了我心目中的崇敬者群。我开始进一步追寻着它们的生命轨迹,开始探索它们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

【问题】
    18.作者说:“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后又说对蝼蚁“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4分)
    (1)作者“曾长期瞧它们不起”的原因是:【    】。
    (2)作者“不由得对它们生了怜爱之情”是因为:【    】。
    19.作者在第四自然段追述了友人给他讲过的关于“蝼蚁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1)【    】。
    (2)【    】。
    20.作者说,“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烈火之中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请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写这段话的深层目的是什么?(3分)
    【    】。
    (2)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哪种写作方法突出蝼蚁之“壮”?请你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    】。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通过对蝼蚁的探询,形象地描绘了蚁国的面貌。作者发现了蚁国的性质,由此进行类比推理,得出结论:只有万众一心、锲而不舍,才能振兴中华。
    B.《蝼蚁壮歌》重在一个“壮”字:描绘壮的景观,揭示壮的道理,推想壮的同类,层层深入展示事物彼此间的逻辑关系。
    C.作者写蝼蚁,有画面,有音响;有动态描写,有静态勾勒;作者把所见所闻和由此产生的怜悯之情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
    D.本文语言平易质朴,作者用晓畅流利的口语抒情写意,颇有表现力的文言词也使本文生光叠彩。
    E.本文抒情合情合理,情景交融。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抒情,让胸中不断涌动的炽热情感如山涧小溪随山势流转,与描写的一个个画面和层层拓开的所悟之理融为一体。

【参考答案】
    18.(1)自视过高。(2)蝼蚁面临威胁,比临战的人类还镇静。(4分)
    19.(1)揭示对蚂蚁崇敬的原因,为感情的进一步深化张本。
    (2)引人深思,促使人联想到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应该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4分)(大意对即可)
    20.(1)这里显然不仅在描述蚂蚁突围的情景,而且作者已经把自然与社会、蚁国与人类进行了“沟通”,以蚁喻人,以蚁激励人。(3分。大意对即可)
    (2)主要有拟人。扣住“蝼蚁之壮”分析即可。(3分)
    21.D、E(A项拔高;B项没有描写“壮”的景观;C项作者产生的是敬慕之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