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

发布时间:2021年5月7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48131浏览:

【原文】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千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选自《韩非子·说难》)

【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矫:假托国君的命令
    B.及弥子色衰爱弛    弛:松弛
    C.柔可狎而骑也    狎:亲近而轻慢
    D.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婴    婴:触犯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异日,与君游于果园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引述弥子瑕侍奉卫灵公的故事,规劝谏说谈论之士,当观察人主之爱憎而后说。
    B.本文要说明游说者的智力高低并不重要,主要在于知道君主的爱憎。
    C.本文说人主有逆鳞,在当时实属大胆之举。
    D.本文认为君主也有“逆鳞”,游说的人只要不触动这些“逆鳞”,就算善于进谏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2分)
    ⑵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3分)
    ⑶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3分)

【参考答案】
    10、B、(减退)
    11、C、(于,介词“同”)
    12、C、(文中无表示)
    13、文言翻译:(8分)
    ⑴、(按照)魏国的法律,偷驾君王的专车的要判处砍脚之刑。
    ⑵、所以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没有两样,而以前受到称赞,后来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君王)的爱憎感情发生了变化。
    ⑶、所以谏说君王、谈论国事的人,不能不察看君王的爱憎,然后再去进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天平山中

    【原文】 天平山中 杨基(明)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 定风波

    【原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中,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野步

    【原文】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

  •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

  • 羊吃草

    【原文】 羊吃草 西西 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

  •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原文】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宋 黄庭坚②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③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