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

发布时间:2021年5月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8160浏览: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品茗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假:代理
    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夺取
    C.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D.必待高帝目见偶语    偶:偶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B.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①沛公拜良为厩将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
    D.①于是上乃置酒    ②乃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
    A.①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B.①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②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C.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②今急先封雍齿……则人人自坚矣
    D.①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②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的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之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启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朝廷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千万滥赏滥伐。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家就会长治久安。
    本试题转自《品茗-高中学生的网上之家》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    】
    ②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
    译文:【    】

【参考答案】
    11、D
    应为“成双”
    12、D
    两个“乃”都释为“于是”。A项“以”:①“用”,②“而”;B项“见”:①表被动,②看见;C项“为”:①“担任”,②“作为”“当作”。
    13、C
    ABD中均有与张良“善谏”无关的内容。
    14、B
    错在“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的表述,原文无此意思。
    15、A
    错在“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的表述,应为“把握恰当时机劝谏。
    16、⑴恐怕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于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集到一起图谋造反了。
    ⑵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