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人生(节选)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林希文章ID:48244浏览:

【原文】
    拜谒人生(节选)
    林希
    我们生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过早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在我陪哥哥到他们学校去的时候,哥哥就曾指着那时在校园上空随风抖动的旗帜,告诉我说,这不是我们中国的旗帜。中国,中国,我们是在沦陷的日子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那时我们就已经知道,天赋我们是一个中国人,但要做一个中国人,却要我们为此付出一切。
    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使我们过早地建树起了最高的人生追求。每到黄昏时刻,我们早早地关上院门,这时我们一起立在老祖父长长的书案前,一笔一划地在他的指点下学习书法。横要平,竖要直,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字和对于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那时我很小,我是站在小凳儿上,才能把手臂抬到书案上握笔写字的,字写得不像个样子,但我心里非常骄傲,因为我知道,我在写中国字,我是一个中国人。
    老祖父的书案很高,站在小板凳上,身子要立很得很直很直,初站到板凳上,还有一点骄傲,觉得自己能和哥哥一起读书写字,也是老祖父对自己的一种宠爱。但没过多久时间,小板凳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立直着的双腿开始发酸,挺直着的胸背也感到微微作疼。但老祖父还是在一旁看着,极是严格地指指点点,墨没有蘸满,笔没有握牢,身子没有立直,头没有抬正,而且只许服从,不允许争辩,就这样陪着哥哥一起作完功课。当我们离开书案时,虽然感到有点劳累,但心里感到极是充实。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家长的挑剔,这是一种对于人的尊严的启蒙,做人,就要时时挺直着胸背,做人就要高高地抬起头颅。中国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这样对于人生的敬仰。
    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了自己的人生。
    做人,绝不仅仅是一种天赋的权利,而做一个中国人,绝不仅仅是黄皮肤的黑眼睛,最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至今我记得那幕景象,一位近亲,于沦陷期间因一时的得意而不可一世。一天,在他到我家来的时候,我看到老祖父对他的鄙视和冷漠,老祖父甚至不让我们去和他打招呼,只一个人冷冷地和他对坐着,一言不发,一直坐到他无趣地走出我家的院门,老祖父也仍然没有和他说一句话。直到把这位不速之客送走,关上院门,老祖父才把我们招到他的书房里来,对我们讲,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荣华富贵。
    我很小,我不懂得太深的道理,但那时家庭一时的贫穷,却使我心中有一种安全感,特殊的价值观念,中国人总是把财富和财富主人的品德连在一起评价。“肥马轻裘”四个字中,含有社会批判的内容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财富观,从小就深深地印记在了我的心里。
    历史因其公正,而对许多人就变得无情。当异族入侵者被中国人民赶出我们神圣的土地之后,那些背叛过父老乡亲的人,受到了社会的惩处,这种惩处不仅仅是法律的追究,更严厉的惩处,却是全社会的歧视和谴责。
    仍然是那们曾经显赫一时的近亲,在他又到我们家来恳求宽恕的时候,老祖父把他拒在了门外,我看到了那凄切的景象,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岐视的目光。因为他把人生当作赌博,而这场赌博中,他输掉的是自己。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
    (原载《新华文摘》总第224期)

【问题】
    18.开篇说“过早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联系文意,指的是什么?(3分)
    答:【    】
    (不超过20个字)
    19.作者对“长书案”、“小板凳”怀有怎样的感情?细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①【    】(不超过10个字)
    ②【    】(不超过16个字)
    20.文章勾勒了“一位近亲”人生的两幕,这两幕人生各是什么?(4分)
    答:①【    】
    ②【    】(每答不超过10个字)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右左的赏析短文。(15分)
    ①话说“老祖父”——简析《拜谒人生》中“老祖父”的形象。
    ②也谈《拜谒人生》中的细节——试析文中的一个细节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标题可只用主标)

【参考答案】
    18.民族危亡使人们很小就懂得了做人的尊严。
    19.骄傲与敬畏的情感/见证了我如何学着开始建树人生
    20.甘做汉奸不可一世/背叛祖国落魄下场
    21.(1)示例
    这篇散文着墨不多却笔蘸深情地刻画了一个文道传统、节操美好、憎爱分明的“老祖父”的形象。在“民族危亡的艰难的时刻”,一个身份普通但气节高岸的老人,始终坚守了“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作者我的蒙师,“老祖父”从看似简单的书法入门教育做起,要求我们“横要平,竖要直”。由是,推广成做人要挺直着胸背、高抬起头颅。是“老祖父”教我“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让我明富贵、懂尊严,知道“对于人生的敬仰”。作为家族的长者,“老祖父”“鄙视和冷漠”在沦陷期,丧失民族气节而苟取富贵的“近亲”,并且永不“宽恕”。
    作者以富含生活哲理意味的语言,诠释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祖父”形象,尽管刻画简约,却血肉饱满,著意深刻。
    (2)示例
    手段高明的作者,他的笔下,总有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细节描写。
    《拜谒人生》里生动传神的细节不少,颇有代表意味的是下面这个细节;“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歧视的目光。”
    文章是讲究水到渠成的。在行文该收结的时候,作者让一个民族的败类“落魄”于秋风末路,他的确抓住了一个富有良多况味的细节,灌注感情,将卑微的人格撕裂。近乎白描的语言裹挟着岁月风霜雨雪,扑面而来,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在看似乎平淡的人生遭际里,作者以他丰沛的人生积淀来摹写人物,算是找到了描写的归宿感。如此精彩的细节描写,也使卒章显志的一句“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在厚重之余,得以生动形象起来。
    这样的细节描写讲究的是自然天成,不着痕迹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