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案胡氏谱:通达名敏,以方正征。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武周字伯南,沛国竹邑人)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于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朱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
(《三国志卷二十七·胡质传》)
【问题】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胡氏谱:通达名敏 案:通“按”,查考
B.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隙:隔阂,嫌怨
C.奔北知其不怯 北:溃败,败逃
D.质轻军赴之 轻:轻视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B.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
对曰:“将以衅钟”
13.以下各句内容全都表现胡质“沉实内察”的一项是
①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
②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
③议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④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⑤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⑥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质的父亲胡通达名敏,曾经凭“方正”的名声被皇帝征召做官;胡质儿子名威,在胡质死后,承袭了“阳陵亭侯”爵位。
B.蒋济做别驾时,有次出差去京城见到曹操,曹操问及胡通达后代的情况,蒋济客观介绍了胡质的品行才干。
C.胡质为官,受到封赏从不独吞,全都分给手下人,死时家无余财,只有受赐的衣服和书匣而已。
D.胡质担任丞相东曹议令史后,张辽请求刺史让胡质当自己的护军,胡质不愿意,原因是感到自己“才薄”,难以与张辽始终交好。
15.把下列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何以相辜如此?(2分)
⑵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2分)
⑶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2分)
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2分)
【参考答案】
11、D
使……轻装
12、C
一为“才”,一为表判断的副词
13、A
14、D
“才薄”是托词,主要是觉得张辽这个人气量小
15、(1)(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心意呢?
(2)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设防以对付敌人来犯。
(3)大王非常喜欢音乐,(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4)如果停止雕刻,烂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止地雕刻,金石也可镂空。
【参考译文】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少年时,与蒋济、朱绩在江、淮一带都很有名气,在州郡任官。蒋济任别驾,有次出差前去见曹操。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有威望的人,他有没有子孙呢?”蒋济说:“他有个儿子,名叫胡质,规划国家大事不如他的父亲,至于气概格局和精密细致处理事务的能力则超过其父。”查考胡氏族谱:胡通达名敏,曾经凭“方正”的名声被皇帝征召做官。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丘县令。
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令史,州郡中请他担任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矛盾,张辽见西州刺史温恢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为由推辞。张辽出来后对胡质说:“我诚心待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心意呢?”胡质说:“古人交往,对方虽然拿得多,但却知其并不贪;打仗时败逃,但能知道他并不怯懦;听到他人的流言蜚语而不相信,这样相处才可善始善终。武伯南是位高雅之人,先前将军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为一点点小误会,结成怨仇。更何况胡质才识浅陋,怎么能和您长久友好相处?所以我才不愿答应您的请求。”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打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曹操征召胡质为丞相属。黄初年间,调任为吏部郎,任常山太守,继而迁任东莞太守。当地士人卢显被人杀了,胡质说:“此人没有仇人却有个年轻的妻子,他是因此而死的!”便把与卢显住得较近的年轻男子全都叫来询问,书吏李若被问及此事,脸色马上变了,于是胡质严加审问,李若当即自首,罪犯就这样被抓住了。往往因军功得到赏赐,他全都分给部下,从不拿到家里,在郡中任太守九年,官民都安定太平,将士也肯为他效命。
迁升为荆州刺史,加官为振威将军,赐爵关内候。吴国大将朱然包围樊城,胡质率兵轻装赴援。持不同意见的人都认为敌人士气太盛不可强攻。胡质说:“樊城低小,兵力也少,所以应当进兵为城内外援,不然,就危险了。”于是率兵破围,城中才得以安定。迁升为征东将军,奉令统督青州、徐州军事。在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设防以对付敌人来犯。沿海地区因此没有战事。
胡质性格沉稳,心中对事情明察秋毫,不以表面现象判断事物,能够深加思索。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军中将此事上奏,朝廷追加进封为阳陵亭侯,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其子胡威承袭了“阳陵亭侯”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