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早秋

发布时间:2021年7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白居易文章ID:49588浏览:

【原文】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直己年迈体衰。

【问题】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答案】14.C、D
    【解析】A项,解释了题目,并解说了诗句内容,正确。B项解说诗句内容,正确。C项,分析了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E项,从整体上鉴赏和评价全诗,正确。
    【答案】15.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3分)
    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3分)
    【解析】本题在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这一考点的同时,还考查了考生鉴赏诗句对表达“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作答时,最全面的答题方法是,首先,根据原文诗句的字句、注释等信息,答出具有何种情感;其次,答出诗句在全诗中的结构意义,对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