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5.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4.CE
    【解析】C.对比手法分析错误,应为“比喻”(象征)。E.语言风格错误,应为“平实质朴”。
    15.白诗,通过描写一个贫妇怀抱孩子拾麦穗的心酸情景,表达了对繁重租税的指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分)秦诗除了表达对贫女深切的同情,还通过对出身贫贱但品格高尚的贫女的描写,含有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像贫女一样才能出众的人在现实中却怀才不遇的遗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