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华经典诗词内容广泛、意象精美、韵律和谐、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与伦理观念,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千百年来,人们援引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今天,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
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毛泽东同志写长征,开篇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唐朝李白《行路难》说得好:“多歧路,今安在?长凤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骆宾王在《西京守岁》中写道:“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从未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面对疫情,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暂时困难,我们也要有必胜的信念。
战斗到底的顽强恋志,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精神动力。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战斗到底的顽强恋志,比如写小草“野火烧不尽,春凤吹又生”,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凤”,看似柔弱的小草、竹子竟也刚毅坚卓、傲然不屈。像“黄沙百战穿全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体现了顽强的战斗恋志:越是艰苦卓绝,越是挺身向前,不战胜敌人决不罢休。当前,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此时,更加需要强化战斗到底的顽强恋志,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有了战斗到底的顽强恋志,我们就能坚持不懈、赢得最终胜利。
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情感依托。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终于取得积极成效。从医务工作者到居家老少,人人都是战士;从定点医院到社区街道,处处都是阵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这些诗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也写出了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牵挂与不舍。这些诗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积极的精神、乐观的心态、从容的气度,是我们能够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石。疫情病痛固然可怕,但恐惧绝望却要不得。“不管凤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恐谎焦虑于事无补,从容决定方能进退有据。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经典诗词告诉我们: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青山不厌三杯酒,长日惟消一局棋”的恬淡心境,我们不仅要战胜病毒,更要成为身心健康的胜利者。只有这样,才能在“回首向来萧瑟处”时,感受到“山头针照却相迎”的欣喜;才能无比欣胜地兄:“萧瑟秋凤今又是,换了人间。”
(摘编自康震《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只要阅读了中华经典诗词,人们就一定能获得精神力量,从而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
B.长期以来,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是我们面对疫情,要有必胜的信念的原因。
C.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
D.当前,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使得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有了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我们就能坚持不懈、赢得最终胜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了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华经典诗词可为人们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的中区论点。
B.文章第段指出抗疫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抗疫过程中,一些诗词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C.文章化用大量中华经典诗词,如第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有力支撑了论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D.文章论证时兼顾诗词内容的精确和对现况的指导意义。既有对诗词的解说,又有对现况的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经典诗词章句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缕缕暖意,还有磅礴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可以从中华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
B.当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但仍然不能松懈。不得举行大规模的聚集性活动,也不要外出聚餐。
C.这次疫情来势汹汹,防控阻击战任务重、时间长,对所有人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心理挑战。此时我们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打好打赢这场硬仗的心理基础。
D.“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千里同好,坚千金石”体现了世界人民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共情。
【参考答案】
1.D(A项,“就一定能获得精神力量”说法绝对,根据文章第①段可知,阅读了经典诗词,人们可获得人文关怀与精神力量,但并非“一定能”;B项,强加因果,“中华经典诗词为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与“我们面对疫情,要有必胜的信念”并无因果关系;C项,偷换概念,根据文章第⑤段可知,与“困难是暂时的,胜利是必然的;挫折是暂时的,前进是永恒的”相关的是“越是在急难险重之时,越是要努力保持恬淡心境”。)
2.C(C项,文章并非化用,而是引用了大量中华经典诗词。)
3.B(B项,“不要外出聚餐”说法绝对。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可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有秩序、有要求地适当外出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