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

发布时间:2021年8月27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1086浏览:

【原文】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汰郡吏百余人,三魏称焉。为之语曰:“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魏末,本部察孝廉,辟司隶都官从事,京邑肃然。毅将弹河南尹,司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投传①而去。
    武帝受禅,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盖宽饶②。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
    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③。妻子有过,立加杖捶,其以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太康六年卒,武帝抚几惊曰:“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即赠仪同三司,使者监护丧事。
    《晋书·列传第十五》
    注释:①传:任官的符信。②诸葛丰、盖宽饶分别是汉元帝和汉宣帝时的司隶校尉,均以刚直敢言闻名。③式瞻:敬仰、景慕。

【问题】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厉清节    厉:磨炼
    B.魏末,本部察孝廉    察:考察推举
    C.辟司隶都官从事    辟:征召
    D.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    方:方正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
    B.鼓吹将入东掖门
    C.帝尝南郊,礼毕
    D.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方之桓灵,其已甚乎
    则或咎其欲出者
    B.又能杀鼠,何损于犬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三魏称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D.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刘毅忠蹇正直的一组是(    )
    ①幼有孝行,少厉清节
    ②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
    ③(皇太子鼓吹而朝)毅止之于门外
    ④言议切直,无所曲挠
    ⑤妻子有过,立加杖捶
    ⑥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毅从小就孝敬父母,品格清正。客居平阳时,太守杜恕请他做郡里的功曹,他淘汰了郡里大小官吏百余名,后因弹劾河南府尹不成,弃官离开平阳。
    B.晋武帝时,刘毅奉命担任司隶校尉,听到这个消息,他管辖范围内的不法官员有不少都弃官而逃,他连皇太子不合礼仪的行为,也敢于制止。
    C.在答武帝问时,刘毅指出武帝在卖官一事上还不如汉末昏庸的桓灵二帝,武帝不但不恼怒,反而还十分赏识他的直言敢谏。
    D.刘毅一心为公,言议切直,被朝野所景仰。武帝对其关爱有加,赏他金钱并日给米肉。当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武帝十分伤感,追赠他三公的仪仗,并派人督办他的丧事。

【参考答案】
    6.D
    7.D
    8.A
    9.C
    10.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