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清代纪晓岚评价苏轼《雨晴》七八句蕴含“羁”、“孤”两层意思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278浏览:

【问题】
    清代纪晓岚评价苏轼《雨晴》七八句蕴含“羁”、“孤”两层意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①
    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髙山上。

【参考答案】
    示例:同意(1分)。七八句中写不知从何处来的鹳鹤,在夕阳中哀鸣,让人感到凄凉孤独(1分)。全诗写作者在被贬黄州期间来到高亭,归途中看到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而自己有家难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在夕阳中独自悲鸣的鹳鹤,实际是以鹳鹤自比,表达寄居异乡的“羁孤”之情(2分)。
    【评分参考】①表明观点(1分)。②阐释七八句句意(1分)。③联系全诗背景或情境和诗句分析(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