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363浏览:

【问题】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①【    】,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    】,⑥【    】”,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

【参考答案】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枫叶荻花秋瑟瑟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
    ⑦万山红遍
    ⑧百舸争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