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362浏览:

【问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参考答案】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
    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