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

发布时间:2021年9月30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460浏览:

【问题】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    】,【    】”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    】,【    】。”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    】,【    】,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参考答案】
    ①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④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