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本书游走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1日更新时间:2023年12月11日作者:张炜文章ID:52884浏览:

【原文】
    携一本书游走
    张炜
    我小时候,大概是刚能阅读一点文学作品的年纪,读过一本没有封皮的书。这本书严格讲只是一部残卷,因为前后都撕去了一部分,最前边一篇的题目只剩下三个稍大一点的字:“暴风雨……”所以我连这篇作品叫什么名字都不得而知,更不用说整本书的书名了。
    这部残卷让我如痴如迷。它写了俄罗斯莽林,写了猎人和林中各色居民的生活,更写了无数的动物。这些处处洋溢着浓烈林野气息的文字,绵绵无尽的天籁,把我深深地笼罩和吸引了。
    我当年也生活在林子里,那是海边的一处国营林场,林场又连接了几万亩滨海自然林和无边的荒野。书中景物与现实生活或可作比,我生活于其中的这片林野虽然远没有书中那么苍茫,但对我而言也足够浩大了。最为不同的是林子里活动的人和动物:身边的林子没有那么多凶猛的大型动物,也没有那么多出生入死的职业猎人,更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诱人的生活之窗。透过这扇窗户,我看到了世界上另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神思一直跟着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几乎寸步不愿分离,一起痛苦,一起欢乐。那些猎人的枪散发出的硝烟味,时不时地从我的鼻孔前飘过,让我永难忘怀。】
    这些文字让我入迷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它讲述的传奇故事,它展示的生活内容。时至今日,在经历了漫长的文字生涯之后,或许让我想得更多也更明白:一切绝非那样简单。这部残卷传递出的是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东西,它难以言喻,这或可称之为一位苏俄作家所独有的生命气质与文学个性。如果仅仅是一则则曲折的故事,大概不会有那样的魔力。
    因为它是一部残卷,作者是谁,书名为何,我一直不知道。
    那是一个书籍奇缺的年代,能够遇到这样一沓好文字真是太幸运了。可我当时毕竟还读了许多其他的书,这其中也不乏经典,但最难忘最着迷的却是这样一部残卷。我的写作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它的影响,比如我常常讲述林子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少年经历;更有趣的是,我笔下的人物也常常要背一杆枪。的确,我当年也看到了很多猎人,并曾经跟着他们在林中蹿跑。林中生活和一些人的行迹让我如此难忘,当然是受到了那本残卷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深深地感激着一位不知名的苏俄作家。
    十几岁的时候,我不得不离开海边林野,一个人在半岛地区游荡。我有一个背囊,里面装的全是自己的必需品,这当中永远有着这本残卷,外加我写成的一沓沓稚嫩的文字。
    由于太喜欢这本书了,我曾不止一次将它借给旅途上的文学朋友。我希望他们也像我一样喜欢,我们能够一起分享这道精神与文学的盛宴。这是怎样愉快的时刻。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那是多么难忘的日子。
    万分可惜的是,有一次远行,我把这本书遗在了一位朋友那儿,归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了。生活匆促多艰,我当时站在路边,觉得两手空空,一贫如洗。后来许多年,我都尝试着寻找这部书,但一直没能如愿。
    就这样,我失去了它。
    我牢牢地记住了书的内容。我经常想念它,如同想念一位儿时的挚友。
    我去城市上学,然后到了更大的城市工作。我最终从事专业写作,并且写出了上千万字。不一定什么时候,我会突然想到这部残卷。在深夜,偶有失眠时,我会想起它。
    不难想象,我仍然没有终止寻找,还在一次次做着努力。问题是我弄不清这部残卷的书名与作者。转过了多少图书馆,长时间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目前。这真的是太难了。我差不多不再抱有那个希望了。
    互联网时代来临了。我可以在网上搜索。但没有书名也没有作者,这道难题并不好解。
    一个好朋友听我说过这部残卷。他不仅是一个极为认真仔细的人,而且精于网事。某一天,在我完全没有预料、没有指望的情势之下,他竟然发来了一则短信,上面报告了一个喜讯。我一开始不敢相信,电话里交谈了一会儿,详细说到了一些内容,让我心里一阵滚烫。我们笃信不疑:是的,是它,这一回真的找到了。
    找到了少年之梦、儿时挚友,一个曾经伴我游走四方的挚友……这一夜差点失眠。
    朋友迅速将从旧书网上求购的仅存的几本书寄给了我。五成新。中短篇小说集。书名:《猎人的故事》。作者:阿拉米列夫。首篇:中篇小说《暴风雨前》。它出版于1957年的作家出版社。书的扉页上有作者的黑白照片,让我久久端详——有些瘦削的长脸膛,深邃的目光。
    从作者简介中得知,他生于1897年,仅仅活了57岁。
    (取材于《一本深刻影响我的书》)

【问题】
    18.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而知:不能得到任何信息
    B.笼罩:带入情境
    C.盛宴:美好感受
    D.一贫如洗:物质极其贫乏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描述这部残卷残损的情况,为后文寻找书的艰难做铺垫,同时强调这部残卷对他的重要性。
    B.作者在书籍奇缺的年代也读过不少经典,但最着迷的还是这部残卷,用夸张手法突出其内容的精彩。
    C.十几岁的时候,作者外出游荡,仍无时无刻不带着这部残卷,因为它是作者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支柱。
    D.作者求学、工作到最终从事专业写作,几十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这部残卷的想念与日俱增。
    20.结合全文,请说说长期以来,“我”为什么深深感激一位不知名的苏俄作家。
    21.本文题目是《携一本书游走》,可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想念、寻找这部残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四段划横线的语句。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神思一直跟着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几乎寸步不愿分离,一起痛苦,一起欢乐。那些猎人的枪散发出的硝烟味,时不时地从我的鼻孔前飘过,让我永难忘怀。
    23.作者说“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作者那时认为“林野和文学”不可分离,请你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任一部书中,也找到一组这样的关系,并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8.D
    19.A
    20.他的书陪伴了我的童年,拓展了我的友谊,生成了我的人生梦想。
    他的书让我了解我生活之外的世界。
    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我的写作道路。
    他和他的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知道生活中有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东西。
    21.【答案】失去书的空虚、失落与前文拥有书时的充实、快乐形成对比,突出书对我影响的重要性。
    寻找书的艰难与找到书后的欣喜形成的对比,突出我对书的喜爱与感激。
    因为失去书,所以凸显我对这书的内容早已牢牢记住,它已经深入我的灵魂。
    行文有波澜,跌宕中吸引读者。
    【解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与结构等角度作答,从内容上来说,与前后文拥有书时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书对我的影响及我对书的喜爱与感激,作者还写到“我牢牢地记住了书的内容”,说明书已经深入我的灵魂。从结构上来说,这样行文使得文章起伏跌宕,能够吸引读者。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略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从语言、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抓住表情性较强的词语,结合分析事物的状态,人物的活动进行,从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
    23.【答案】示例:
    写出了乡土与文学的关系。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学,凤凰之于《边城》(黄土高原之于《平凡的世界》、大海之于《老人与海》)就是如此。茶峒的山水草木滋养了顺顺、天保、傩送、老船夫、翠翠这样的人物,为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成长提供了背景和动力。比如山、河的存在才使得山歌更加动听,比如水急才有天保的溺亡等都是如此。茶峒的山水也滋养了人物的灵魂,充满了真和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生活的环境会对其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赋予它创作灵感,是他创作的源泉。
    或文学对乡土也有促进的作用,文学的传播使乡土闻达天下,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自己之外的生活。
    【解析】这是一道较为开放性的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三部作品中选出一个自己最为熟悉的,从任意两方面谈即可,重点谈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即可。如分析凤凰之于《边城》、黄土高原之于《平凡的世界》、大海之于《老人与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