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代表中国科技高度的FAST,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3日更新时间:2023年12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986浏览:

【原文】
    材料一:
    日前,代表中国科技高度的FAST,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我国贵州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FAST的建成不仅为中国科学家探寻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一道“天眼”,也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更为广深的世界。
    宇宙天体不但会发出我们肉眼可见的光,还会发出我们看不见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中就包括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就是观测宇宙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的设备。其中,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就越强。而要想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FAST的口径达到了世界之最——500米。根据FAST的工作原理,当它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在其直径500米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上实时形成一个直径300米的瞬时抛物面,并通过这个直径300米的抛物面来汇聚电磁波。如果把FAST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这只巨眼的眼球直径就有500米,而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就有300米。FAST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其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摘编自白生《FAST:观测宇宙的“超级天眼”》)
    材料二:
    FAST是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英文缩写。FAST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其中,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索网具备高弹性、抗拉伸、抗疲劳等特征,其500兆帕的超高应力幅是国家标准的2.5倍;帮助反射面变位的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通过伸缩实现精准定位、协同运动、还将自身各项状态信息上报给控制系统,满足适时跟踪、换源等运动要求;承担着传输各种数据信息使命的动光缆,可以受反复弯曲、卷绕和扭转等机械性能和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4450个反射单元面板上均有孔洞,既减少风负载,又能提高透光率,对生态环境无公害,还大大降低了反射单元的自重。
    在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的重重困境下,南仁东带领着国内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精益求精的建造工艺,不仅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更推动了我国在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唐琳《FAST:中国“天眼”遥望苍穹》)
    材料三:
    FAST正式启用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去贺信:“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憧憬。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照国际惯例,竣工后的FAST还需要至少2年到3年的调试。谈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科学突破,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按照计划的性能指标,在其保持世界领先的10年至20年里,FAST预期观测到两倍于目前已知数量的脉冲星,发现10倍于已知数量的气体星系。”
    平方公里阵列(SKA)总干事菲利普约翰戴蒙德说:“中国已为世界天文界作出了许多贡献,FAST的建成更加令人惊叹,它把中国天文学带到世界第一梯队,走到世界前沿。”
    美国CNN评价“中国天眼”说:“正式竣工的FAST,比此前世界最大的美国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观测面积大幅增加,灵敏度提高了2.25倍,与德国波恩的100米射电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更是提高约10倍。中国的科技越来越进步,‘中国制造’已走向世界各地,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够越来越好。”
    (摘编自吴月辉《李菂——让感知无限延伸》,《人民日报》2017年6月12日;唐琳《FAST:中国“天眼”遥望苍穹》)

【问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突破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其反射面系统可以实时形成300米的瞬时抛物面汇聚电磁波来探寻深空发现宇宙天体。
    B.FAST主动反射面系统的建造充满挑战,具有超高应力幅的索网、满足多项要求的液压促动器、经受各种考验的动光缆以及反射面板的孔洞代表了中国的科技高度。
    C.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建造FAST的过程中,中国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特别是多学科联动,推动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发展。
    D.FAST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认为,在FAST竣工并进行调试后,预计会观测到一定数量的脉冲星并发现更多的气体星系,FAST的领先优势地位可保持10年到20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级天眼”FAST用一只巨大的眼睛汇聚电磁波观测宇宙天体,直径500米的眼球和直径300米的眼珠会探测到微弱的无线电,可见其灵敏度很高。
    B.高性能的索网、液压促动器和动光缆聚集了最尖端的建造工艺,彰显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科学家们探知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开启了大门,并推动了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
    C.从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FAST拥有前所未有的观测精度,甚至可以接收来自宇宙边缘的信号,它将为我们揭示宇宙中更多未知的秘密,让中国的天文学研究走在世界前沿。
    D.无论是副总工程师充满信心的预测,还是外国媒体和专家的评论,均对FAST的建成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其中习主席贺电中的“重大、重要”等词眼表明对FAST赞誉甚高。
    9.以上三则材料中叙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C
    8.B
    9.第一问:1.材料一侧重介绍FAST的工作原理、对科学家和天文学研究产生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彰显中国在前沿科学的领先优势。2.材料二侧重介绍FAST的建造工艺,在建造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并带动提高了多学科的创新能力。3.材料三侧重介绍了国内国外媒体、专家、FAST工程负责人和国家领导人对FAST的积极评价和肯定,全方位肯定FAST在科技和建造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问:三则材料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介绍的侧重点不同。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C项,“中国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二段说“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对比可知C项表述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B项,“探知未知宇宙和生命起源”错误,FAST探知生命起源文中无据,属无中生有。故选B。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材料叙述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注意,第一问先答侧重点,然后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第二问分析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侧重点。第一问,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FAST的工作原理、对科学家和天文学研究产生的深远意义和影响;材料二侧重介绍FAST的建造工艺及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材料三侧重介绍了国家领导人、国内外媒体、专家、FAST工程负责人对FAST的积极评价和肯定,全方位肯定FAST在科技和建造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问,材料的侧重点决定于报道的主题和定位,所以不同。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在解答实用类文本的主观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划分层次进行概括,绝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同时特别注意,答题要点有可能分散在多则材料,也可能集中在某一段材料中,这就要求考生做到: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筛选信息并分条概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