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注:讱:说话迟钝。
【问题】
(1)根据第一则语录,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在“言”与“行”的关系上的主张。
答:
(2)请结合第二、三则语录,分析孔子这样主张的原因。
答:
【参考答案】
11.(5分)答案要点:
(1)敏捷于“行”,谨慎于“言”。
(2)孔子认为“言”与“行”的关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言语有承诺而行动上不能兑现,是可耻的。并且认为受人尊敬的仁者说话之所以谨慎,就是顾虑兑现承诺不容易实现。
【评分标准】第(1)题1分,意思对即可,“讷”和“敏”不翻译不得分。
第(2)题4分。共三个要点,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3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