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4107浏览:

【原文】
    门
    ①老北京每一扇门都记载着故事,或精彩,或平淡,或美丽,或忧伤……童年时代,离家出走的我,开始毫无方向地在胡同里乱走,路两旁的屋里都已灯火通明,从屋子里飘出饭菜的香味……我一路走着,看着那一扇扇【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好想从里面出来一位好心人领我进去,给我饭吃,告诉我别怕,然后送我回家。可是一直到我疲惫不堪,饿到走不动也没有一扇门为我打开……后来远远地我看到妈妈和爸爸过来了,妈妈一路责备着领我回家,当我看到我家的那扇门时,我忍不住想哭,像一个流浪了很久的人终于找到温暖美好的归宿一样。
    ②长大后,在下雨天我特别喜欢站在窗口看风景。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终于到了家门口,开了门然后进去,就觉得这真是一种幸福!门外面无论是狂雨暴风,还是电闪雷鸣,只要到了门里面,一切都风平浪静、温馨美满了。门里和门外是两个世界,人们渴望到门里面来,向往与门里的人相处,向往温暖与关爱。可是一扇门的开启,需要鼓起多少勇气,跨越多大障碍……
    ③懂得欣赏门之景的人,是胸中有丘壑、富有艺术情趣的人。善于把握自己心灵之门又能叩开他人心门的人是睿智的,其生命是丰富多姿的……一生始终为自己寻找一道道门,努力越过一道道槛的人,是真正热爱生活、生活得充实、辉煌的人。
    ④老北京城若隐若现,高耸的城门楼下古树茂密,斑驳的城墙外新城也已矗立。明朝历史上记载有九座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等。明朝记载外城的门,包括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安门……这些城门的地名,今天还保留着,还可以给我们留一丝怀古的念想。
    ⑤门是一个屏障,引导人们从叩门的迟疑到推门而入的惊喜。紫禁城【甲】的铁门,被涂抹成吉利的大红,显示着傲慢的皇家气派;颐和园【乙】的门,移步换景,赏心悦目;什刹海边【丙】的门,又蕴涵了几多柔情与韵致。还有那些古老的胡同久叩不开的门,也许只是简陋的柴扉,却通往着百花争妍的另一洞天。一扇华丽无比的门,一扇不起眼的门,一扇破破烂烂的门……每一扇门都有无限的感动与内涵,用心去挖掘,我们会得到很多。
    ⑥门楼是传统建筑之一,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
    ⑦我行走在街巷中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古老的年代。门楼有大有小,有简有繁。在等级制度严苛的古代,门楼的样式、规格因为宅第主人的身份多有不同。走进幽深的胡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胡同两侧或宽敞明亮,或小巧精致的一座座门楼。老北京的门楼一共有六级。首先是王府大门,基本为皇家专属,其次是广亮大门,是重要官员所属,再次是金柱大门,也是有等级的官宦之家所属,依次还有蛮子门、如意门、墙垣门,其他形式的大门如窄大门、垂花门等几乎都是这六种大门的简化或者变形。
    ⑧最高级别的大门为王府大门,如北京后海北岸的清醇王府大门,是五间三起门,有的王府大门两侧还有影壁。
    ⑨广亮大门的门洞宽且深,常常是孩子们冬天避风、夏天躲雨的好地方。几个孩子聚在门洞,拍三角,耍冰棍棍儿,或是干脆骑在门墩上无事闲聊,总能度过一段略感无聊但也悠闲的时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或考究的如意门里面,一般多为格局不同的四合院,院内常有葡萄藤、海棠树等,有着闲适与惬意。
    ⑩与金柱大门相比,蛮子门最大特点是比金柱大门更往外推了一些。其他方面与金柱大门、广亮大门差不多。蛮子门的出现,是因为房主的官品不高,至少不能建广亮大门,索性院门外前推到屋檐下头,属于南方来京的官员或居民喜欢的式样。
    11最简单的如意门,只用瓦组成线纹、“五花象眼”等透空的花纹。这种大门的门扇减小,只用两扇门簪,石枕为石墩,而非石鼓,开启灵活。
    12墙垣门也叫随墙门,它无门洞,顺墙开,只占半间或大半间宽度,院门较窄。尽管这种形式的院门等级最低,但普通人家也会尽可能地装饰一番,用瓦片砌成的串串铜钱式样,更显得新颖别致,《四世同堂》中祁家住的就是这种花墙子门楼。
    13还有垂花门,中国建筑的各种要素,它几乎全都具备。屋顶、台基、樑枋、雀替等应有尽有,砖雕、石刻、木雕、彩画一应俱全……门的打开,总给人一种希望。小说《城南旧事》中小姑娘英子遇到丢了女儿多年的疯子,疯子犹豫了片刻打开门时,一道明亮的光照在疯子的流满眼泪的脸上,门的开启给她带来了曙光和生命的希望。
    14或许,那门内的春色并不逊色,门外的春景也不怎么特别,而伫立于那儿的一扇门,此刻不动声色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任你去想像门那头世界的斑斓。
    15也许【门的关闭或是虚掩】,是一种隔膜,一堵围墙和一片落寞……但当我试着去打开那一扇扇老北京人家的门,伸手触到它时,它“吱呀”一声开了,啊,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我一直都没有这股勇气去打开它而已!
    (选自祁建的散文,有删改)

【问题】
    (1)第⑤段【甲】【乙】【丙】三处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巧别致    庄严肃穆    竹帘轻掩
    B.精巧别致    竹帘轻掩    庄严肃穆
    C.庄严肃穆    精巧别致    竹帘轻掩
    D.庄严肃穆    竹帘轻掩    精巧别致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说“饿到走不动也没有一扇门为我打开”,表现了人们的冷漠态度。
    B.作者认为老北京城古树茂密,城墙斑驳破旧,不如矗立的新城更有韵味。
    C.蛮子门比金柱大门往外推了一些,房主官品不高,至少不能建金柱大门。
    D.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读者了解了北京“门”文化,并富有理趣。
    (3)开头与结尾都写到“关闭或是虚掩”的门,分别概括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4)作者介绍了老北京的“门”,讲述着故事,渗透着文化,既而抓住“门”这个意象特征,生发出理性的思考与感受,“门”代表着温暖、希望……请你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谈谈你对一种物象(除门外)的思考与感受。
    (5)15段中说:“也许门的关闭或是虚掩,是一种隔膜,一堵围墙和一片落寞……”《红楼梦》中的宝玉和黛玉、宝玉和宝钗、黛玉和宝钗……他(她)们之间何尝没有那扇关闭或者虚掩的门。请选择其中一组人物,谈谈你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表达清晰,不少于80字。

【参考答案】
    (1)甲处,结合“紫禁城”“铁门”“皇家气派”等可知,这是紫禁城的门,应体现皇家气派,因此选用“庄严肃穆”;
    乙处,结合“颐和园”“移步换景,赏心悦目”可知这是公园的门,特点在于让游人放松、愉快,应选“精巧别致”;
    丙处,结合“什刹海”“柔情与韵致”,与“竹帘掩映”比较和谐,应选用“竹帘掩映”。
    故选C。
    (2)D(A.“表现了人们的冷漠态度”理解错误,这句话是作者离家出走的感受,是为了表现“门内”的温暖;况且没人知道他的情况,因而不能体现出人们的“冷漠”。B.“不如矗立的新城更有韵味”理解错误,结合下文“这些城门的地名,今天还保留着,还可以给我们留一丝怀古的念想”,可知作者是喜欢老北京的古老历史的,当然也喜欢“古树茂密,城墙斑驳破旧”,这是一种历史的深邃。C.“至少不能建金柱大门”错,原文是“至少不能建广亮大门”。)
    (3)第一处的“门”,指的是“现实中的门”,代表美好和希望;作用是,呼应标题“门”,引出下文关于“门”的种种联想与描写。第二处的“门”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疏离”;作用是,与开头的“关闭着的或是虚掩着的门”呼应,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升华文章的主旨,借此处的“门”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这样写更加耐人寻味。
    (4)树根深深埋于地下,百每天与坚硬的地壳,与冰冷的岩层,与难耐的干渴做着抗争。但它仍度探寻着肥沃的土壤问,吮吸着甘露。他把绿色施给树林,把美交给花朵,把温柔送给草地答,却把寂寞留给自己。地上的树木花草享受着赞美时,它却仍在默默无闻的付出,没有半专句怨言。它不正象征了那些属为祖国建设做基石的人们吗?
    (5)宝玉与宝钗的隔阂,不止是爱情方面,更主要的是人生观的巨大差异,也就是“三观不合”。宝钗认为男子应该扬名立身、应该读“正经书”,宝玉完全不以为然。而黛玉呢,“自小不曾劝他立身扬名等语”,所以得到宝玉的“深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