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除夜作
高适(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①
戴叔伦(唐代)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②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①作者戴叔伦,润州金坛人,此诗写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离故乡金坛(今属江苏)不远,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里。②支离:即分散。
【问题】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通过除夕之夜集中的抒写出来,精练含蓄。
B.第二首诗尾联一个“又”字,写出了诗人年年待岁,终于迎来了春天,足显豁达之情。
C.两首诗都有“寒灯”意象,均点出岁暮天寒,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
D.两首诗题材相同体裁不同,高诗为绝句,戴诗为律诗,均表达了思乡、年华易逝的感慨。
(2)“故乡今夜思千里”句作者不直写自己,却落笔对方,情感更加婉曲含蓄,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对写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B.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C.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除夕,也叫岁除、除夜,有除旧布新送旧岁迎新年之意。《红楼梦》中有对除夕最详尽的描写,下列场面与除夕无关的一项是【 】
A.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
B.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C.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门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D.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邢夫人等皆在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不可名状。
(4)戴诗中“万里未归人”意为“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沈德潜却说此句:“应是万里归来,宿于石头驿,未及到家。不然,石头城与金坛相距几何,而云万里乎?”请你结合本诗的内容对沈德潜的说法进行反驳。
【参考答案】
(1)B
“年年待岁,终于迎来了春天,足显豁达之情”错误,“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结合前句来看,这句话是感慨又是一年过去,自己又将增老一岁,是感慨时光流逝,年华已老。
(2)C
这句话是自己在花枝杯酒之下自言自语,不是设想对方情景。
(3)D
从“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月明灯彩”可见,这是中秋拜月。
(4)沈德潜认为诗句应该理解为从万里归来,而不是离家万里,原因是暂时住在石头驿,还没有到家,否则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为什么说是万里呢。这固然是一种理解,但是不能因为石头驿与金坛相距不远,就不能用“万里”,除了可以理解为诗歌中常用的夸张外,从表达效果来说,只要诗人尚未到家,就会有一种远在天涯的感觉,“万里”不应该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是就心理上的距离来说的,这样更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还应该理解为“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
除夜作
译文: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除夜宿石头驿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漂泊未能归家。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两鬓斑白,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