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百年的旷世重逢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4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4220浏览:

【原文】
    中国电影百年的旷世重逢
    (1)正如电影是所有文化产业里最昂贵的一种,电影史也是一种需要金钱堆砌的昂贵历史。
    (2)欲寻当时光影的真实样貌,最恰当的方式当然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并且最好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否则对于电影这样一种代表时代科技进步的艺术门类,总有隔靴搔痒之感。如果置身1905年大观楼无比娱乐的放映现场,我们还能否说中国电影起始于一种行将没落的文化?如果置身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用简陋铁皮修建的“虹口活动影戏院”,我们还能否苦大仇深地诉说电影院线的西洋侵略史?如果置身1924年昌明电影函授学校面向社会的创办现场,我们还能否认定电影教育必定是一种学院派的贵族教育?如果置身1930年初具国体的民国上海,我们还能否简单地认为电影检查法在当年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排斥异见……
    (3)超级影史家最想还原的中国百年电影史片断当在1928年的上海。在海宁路和乍浦路交汇处的虹口大戏院看《火烧红莲寺》,“电影皇后”胡蝶如神似仙,飘飘飞来,那种观影的感受肯定比现在坐在家庭影院里,看DTS[注]音效的《指环王》要震撼得多。彼时,好莱坞的电影潮流和技术水准还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中国电影狂人张石川已经发现了超越故事的“大片”魔力,狂拍十八集《火烧红莲寺》,集集轰动上海滩。50年后,好莱坞在斯皮尔伯格的带领下,终于走向大片时代。但是十八集《火烧红莲寺》成为电影史上无人超越的观影巅峰。
    (4)不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好莱坞的胜景,正堪用“灰飞烟灭”四个字来形容。对于早期的电影来说,资料的收集功夫几乎不可能,不管花费多少银子,怎么样保管,那些低燃点的电影胶片总在慢慢人间蒸发,慢慢不复存在。譬如《火烧红莲寺》,今人只有想象一下当时盛况,至于张石川、郑正秋、董克毅们到底把电影技术玩到多么高妙,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了。
    (5)早期的电影史基本上就是这样一部任尔评说、无法还原的文字史。对于电影这样一种后文字时代新的历史记录方法来说,这简直是一种耻辱。就好像你空有科技昌明的录影设备,可以完整录制世界大战,但是对于一场发生在南宋的宋辽大战,却只能任凭说书人绘形绘色,唾沫横飞。如果你坚信信史的原则,希望看到一部电影的本来面目才能发言,则20世纪初的电影史只好留下一段恼人的空白。
    (6)好在中国电影并不缺乏“历史”,资料馆的书架上有足够多的教你如何判断是非的史籍,如果你希望了解一些关于电影百年的是非的话。一般电影史学家并不需要介意影像资料的稀缺,遵命的中国电影史基本上脱胎于中国电影评论史,有着浓郁的意识形态影子,对于社会意义有着足够多的阐述。
    (7)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一直想看的一本电影史至今确实尚未写出。有没有人在做这样一项工作:将中国电影百年,依据电影本体技术和样式的进步来一个论据充分的分解与阐述?有没有人能将常规中国电影史中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还原拼贴,最终形成中国电影百年的真实图卷?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与其说是没有人能完成,不如说它根本就不存在——中国电影从来也没有一个和平递进的发展历程,它本身便是片断式的,有头无尾的,它的历史无法给现在以借鉴,它的现在也无法给历史以辉煌,它无法自圆其说,空有一腔随家国命运跌宕的惆怅。
    (8)所以我想,中国电影百年缺少的绝不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而是和他一起重温那早慧天真的童年、热情梦想的青年和命运多舛的壮年岁月的勇气。我更愿意把对百年的回顾当作是一次漫长的重逢,一次深切的同行,一次为了前行的回首。
    (选自李多钰编《中国电影百年·前言》,有删改。)
    [注]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的缩写,即“数字化影院系统”。

【问题】
    1、依据上文提供的信息及你对中国电影的了解,将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补全。
    【    】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戏院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1928年,电影《【    】》掀起了第一次武侠片热潮。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电影公司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十八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一百年来,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许多堪称经典的影片,诸如《渔光曲》、《【    】》等,令观众难以忘怀。
    2、第四段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好莱坞的胜景,正堪用‘灰飞烟灭’四个字来形容。”从上下文看,这里的“灰飞烟灭”意指【    】。
    3、第五段中有“就好像你空有科技昌明的录影设备,可以完整录制世界大战,但是对于一场发生在南宋的宋辽大战,却只能任凭说书人绘形绘色,唾沫横飞”一句。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4、作者在文中一方面感叹“20世纪初的电影史只好留下一段恼人的空白”,另一方面又说“中国电影并不缺乏‘历史’”,这种表达是否矛盾?请简单说说你的理解。
    5、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若非设身处地体验当年的真实情境,很难对中国电影的起步与发展有准确的认识和评价。
    B、在作者看来,电影的出现预示着一种新兴文化的诞生,电影教育也必定是一种学院派的贵族教育。
    C、中国电影的命运始终伴随家国的命运跌宕而起伏不定,它的发展历程不是递进式而是片断式的。
    D、纪念电影百年的意义在于重温当年电影人的梦想,体验他们的热情和坚持的勇气,从而更好地前行。
    6、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看电影仍然是当今中国人首选的娱乐方式之一。但现实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年度票房在10亿元以下,人均不足0.8元,平均每人5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你对这样的现状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1905年,火烧红莲寺,另举一经典的中国电影名(每空1分,共3分)
    2、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大量影像资料已经散失/繁荣景象不复存在。(2分)
    3、即使电影这种高科技的记录方法,面对中国早期电影资料的散失也无能为力,无法记录和还原这一段历史的本来面貌。(2分)
    4、不矛盾。作者认为,由于影像资料的稀缺,我们难以获知20世纪初中国电影的真实面貌。而现有的大量所谓“电影史”,只是建筑在意识形态和电影评论史基础上的。这种历史太多地偏重电影的社会意义的阐释,而不是依据电影本体技术和样式的进步来进行分解与阐述的,也没有还原电影史的细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的真实历史。(4分)
    5、B(2分)
    6、言之成理即可。(可分析电影市场低迷的原因: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国产电影质量不高难以引起观众兴趣、票价太高使很多普通观众望而却步等;也可进一步提出建议。)(4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