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书为迭更司生平第一着意之书,分前后二编,思力至此,臻绝顶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4357浏览:

【原文】
    ①此书为迭更司生平第一着意之书,分前后二编,思力至此,臻绝顶矣!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具锵然,无一屑落者。方之是书,则固赫然其为锁骨也。
    ②大抵文章开阖之法,全讲骨力气势,纵笔至于灏瀚,则往往遗落其细事繁节,无复检举,遂令观者得罅而攻。此固不为能文者之病,而精神终患弗周。迭更司他着,每到山穷水尽,辄发奇思,如孤峰突起,见者耸目,终不如此书伏脉至细:一语必寓微旨,一事必种远因,手写是间,而全局应有之人,逐处涌现,随地关合。虽偶尔一见,观者几复忘怀,而闲闲着笔间,已近拾即是,【读之令人斗然记忆;循编逐节以索,又一一有是人之行踪,得是事之来源。】综言之,如善奕之着子,偶然一下,不知后来咸得其用,此所以成为国手也。
    (选自《〈块肉余生述〉前编序》)
    【注】①块从余生述:即狄更斯的《大卫·科菠菲尔》。“块肉”即孤儿。
    ②迭更司:今译狄更斯。
    ③锁骨观音:又称“锁子骨菩萨”。唐朝牛僧儒所写传奇集〈《玄怪录》载:延州一妇人死后,有僧人问其墓敬礼并说:这是锁子骨菩萨,不信,可开棺一看。开棺后妇人遍身骨架相钩连,都成锁状。因称“锁骨菩萨”。

【问题】
    22.本文的文体是书序,而《送东阳马生序》的文体是【    】(1分)
    23.第①段作者引用“锁骨观音”的典故的目的是什么?(2分)
    24.对“不知后来咸得其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善弈”不明白每一着后来都得要发挥作用
    B.“善弈”不明白那一着后面都得要发挥作用
    C.别人不明白“善弈”每一着后来都能发挥作用
    D.别人不明白“善弈”那一着后来都能发挥作用
    25.文中划线句即我们在记叙性文章中常见的写作【    】手法。课文《【    】》就运用了这种手法。(2分)
    26.第②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作用。(5分)

【参考答案】
    22.(1分)赠序
    23.(2分)自然、生动地(1分,答到一点即可)写出了《大卫·科波菲尔》情节环环相扣,结构谨严的特点(1分)
    24.(3分)C
    25.(2分)伏笔(照应)
    《项链》
    26.(5分)第②段运用对比手法的有两处,一是把《大卫·科波菲尔》和其他的鸿篇巨制进行对比(1分,一是把《大卫·科波菲尔》和狄更斯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1分),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虽也是鸿篇巨制,虽没有新奇的构思(1分),但结构严谨,无懈可击(2分)。
    【参考译文】
    《〈块肉余生述〉前编序》
    这本书是狄更斯一生第一用心的书。分前后两编,总共二十多万字。思维能力到这,达到了最高境界了。古人所说的“锁骨观音”,因为骨头、关节像钩一样连接,皮肤料掉了之后,揭开腐烂的皮肤,然后举起骨架,则整个骨架铿然,没有一点细末掉落。比方这本书,它显然本就是骨头像锁一样钩结的骨架,环环相扣。
    大都情况下,文章结构的铺展、收合,都讲究骨力和气势。放手书写气势宏大的作品,就往往会遗漏落下一些细枝末节,不再查看和提起,于是就让读者发现缺陷而指责。这本来也不算是善于写文章的人的缺点,但思维终究是不周密。狄更斯其它的著作,情节每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往往突发奇想,就像了反峰突然冒出,出人意料,让读者耸动眼目肃然起敬。但终究不如这本书的前后照应的线索精细至极:一句话中必定寄托了精妙的心思,一件事情一定埋下前因后果,笔写到这里,全书应该出现的人物,在不同的地方逐渐涌现,随处关联照应,虽然是偶然看到,读者几乎忘记了,但从容下笔间,已在近处看到。读到这里是读者会突然回忆起前面的情节来,就顺着书逐节求取,又逐一有这人的行踪,找到这事原起因来源。总而言之,就像一个擅长下棋的人,偶然不经意的一落子,别的人不知道到后来都会有用处,这就是他(们)成为国手的原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