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书蒲永异画后
苏轼
①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①。
②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经岁②,终不肯下笔。一日,仓皇人寺,索笔墨甚急,奋袂③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③近岁,成都人蒲永异,嗜酒放浪;性与画会④,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柬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之,永异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余临⑤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为立。
④永异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传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异同年而语也。
⑤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
(选自《古文类选》)
[注]①争工拙于毫厘间:比较细微之间的好差。②营度经岁:营度,酝酿、构思。经岁,过一年。③.奋袂:袂,衣袖。奋袂,挥臂,这里足挥笔的意思。④性与画会:本性适合画画。⑤临:临摹。
【问题】
22.(2分)第②自然段,“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笔法”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23.(2分)第④自然段,作者认为世人将往日董羽、近日戚氏的画“传宝之”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24.(2分)作者写孙知微为寿宁院所画的“湖滩水石”,是着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其艺术效果;写蒲永异临摹“寿宁院水”的二十四幅画,则着重以【 】来表现其艺术效果。
25.(3分)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水画得好,就应该像印刷品一样精细。
B.蒲永异是继二孙之后,又能画“活水”的代表者。
C.孙位为寿宁院作画时,曾经过一多年的酝酿、构思。
D.文末“戏书”,表达作者自认为书法不好的谦虚态度。
26.(4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关于“活水”、“死水”的艺术见解。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活水”、“死水”的理解。
“活水”:【 】
“死水”:【 】
【参考答案】
22.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2分)
23.世之识真者亦少(2分)
24.欣赏画时的感受(2分)
25.B(3分。A对这类作品作者持批评的态度。C是孙知微为寿宁院作画。D戏书之书不是书法,而是“写作”的意思)
26.所谓“活水”,是指要从动态上画水,表现出水的千姿百态的变化,体现水的精神和神韵;所谓“死水”,是指从静止的状态去画水,只求水的形似,没有画出水的生气(4分)
【译文】
古代与现代人画水,多用远景细波来表现,其中好手也不过能够画出波浪的起伏,让人用手摸上去,感觉到有起伏高下,(就)认为是最好的作品,但这些画的品格,只不过是能在毫厘之间与木板印刷出的水纹纸一较好差罢了。
唐代广明年间,处士孙位(画水)才有新意,画急流巨浪,与山石共曲折,随着流过的物体变化自身的形态,穷尽水的变化,(人们)称他的画为神逸之品。这以后,四川人黄筌、孙知微都学会了孙位的笔法。当初,孙知微想在大慈寺寿宁院墙上作潮滩水石的壁画四堵,酝酿了一年多,始终没有下笔。有一天,急急忙忙进入寺院,急迫地要来笔墨,挥笔如风,片刻咸画。(画中)呈现奔腾冲激,水波跳跃涌起的气势,波涛汹涌,像要冲塌房屋。孙知微死后,他的画法断绝了五十多年。.
近年来,成都人蒲永异,喜爱喝酒性格豪放,本性适合画画,又开始(以孙位、孙知微笔法)画“活水”,学到了二孙两人笔法的精髓。就连黄居宋兄弟、李怀衮这些人,都比不上他。有的当朝权贵、富人凭权势让他作画,永异便嘲讽地嘻笑着,弃之而离开。到他想画的时候,不分地位高低者(索画),顷刻就会画好。他曾经为我临摹寿宁院湖滩水石,共二十四幅,每到夏天拄在高堂的白墙,就(感到)冷风袭人,毛发都会因此而竖起来。
现在蒲永异老了,画作很难得到了,而世上鉴别珍品画的人也少。像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的水,世人有人把它们传之后代当作宝贝;但像董、戚这些人的(画水作品),只能算作“死水”,不可和永异的画相提并论。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在黄州临皋亭西斋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