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1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作者:未知文章ID:55816浏览:

【原文】
    ①屠呦呦研究员凭借青蒿素的抗疟疾功效,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令许多人困惑的是,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对此名实问题,植物学界和药学界都曾有人做过考证。
    ②“物种”这个词在科学上是有特殊地位的,这是现代研究者尽可能综合形态、习性和分子等各方面证据之后得出的分类和命名,是相对可靠的。【    】,传统医学和早期分类学者没有相关知识工具,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无法给出可靠的分类和命名,这也给传统医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③成书于西汉末至东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后世一切本草书的源头和基础,其中已记载了“青蒿”之名,作为“草蒿”的别名。书中对草蒿的介绍是:“味苦寒……一名青蒿。”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寒热诸疟。屠呦呦就是从这条记载中获得了提取青蒿素的灵感。唐代苏敬主编的《唐本草》记载:“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北宋苏颂主编的《图经本草》是首部以“青蒿”为正名的本草书。
    ④然而,北宋有人发现叫做青蒿(草蒿)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草蒿今青蒿也……有青色与深青色两种。”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青蒿一类自有二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这就为后世的命名混乱埋下了隐患。
    ⑤李时珍《本草纲目》在“青蒿”之后新立“黄花蒿”的名目,介绍很简略,只有“(又名)臭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等寥寥数句。
    ⑥这样一来,北宋人发现的青蒿的两种形态在本草书中就正式独立成了两“种”植物、两味药。但本草书的这两种药材,在植物学里都是黄花蒿。
    ⑦按照《中国植物志》,黄花蒿和青蒿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黄花蒿是菊科蒿属学名为Artemisia annua的种的中文普通名,青蒿是蒿属另一种Artemisia carvifolia的中文普通名。但根据上面这些本草书记载中的分布、花期、气味等关键特征,完全可以确定中药里的“青蒿”和“黄花蒿”都是Artemisia annua,也就是植物学上的黄花蒿。植物学上的青蒿,其实是名字用错了地方。
    ⑧屠呦呦对国内市场所售中药“青蒿”的原植物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为植物学上的黄花蒿,而植物学上的青蒿几不可见。这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也证明了民间使用的青蒿自古至今有很强的一致性。屠呦呦断定古本草书中记载的青蒿是学名为Artemisia annua的种无疑。她因此建议把“青蒿”作为Artemisia annua的正式中文名。不过,她认为“黄花蒿”是另一种蒿属植物,具体是哪个种有待另作考证,这个结论却不正确。菊科分类学专家林有润考证,《本草纲目》中的“青蒿”和“黄花蒿”实际上是同一种植物。无论宋人所谓“青色与深青色两种”、“一种黄色,一种青色”,还是李时珍所谓“色绿带淡黄”,都不过是同种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所产生的变异罢了。
    ⑨传统中药主要使用的那种植物,还是被叫成“青蒿”的场合多,但为什么在植物学上,Artemisia annua这个种的正式中文名却是“黄花蒿”,而“青蒿”却用来指Artemisia carvifolia这个没怎么入药的植物呢?
    ⑩最早误用“青蒿”一名的是日本18世纪本草学家小野兰山的《本草纲目启蒙》。中国学者贾祖璋等人在1955年所著的《中国植物图鉴》中引用了日本学者的记述,将Artemisia apiacea的中文名定为“青蒿”。这样一来,中国历代所称的“青蒿”之名就张冠李戴地给了另一个种。同样令人遗憾的是,林有润先生在进行系统性的蒿属分类研究工作时,虽然已经在艾蒿类本草植物的考订文章中明确指出“从现代药理与临床资料看,药用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含青蒿素,可治疟疾”,但是他考虑到植物学界沿用日文名“青蒿”作为Artemisia carvifolia(=Artemisia apiacea)的中文名已久,在其编著的《中国植物志》第76卷第2分册的“蒿属”中仍把这个种叫做“青蒿”,而Artemisia annua则采用本草纲目的名字,叫做“黄花蒿”。
    11【    】

【问题】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此
    B.但是
    C.因为
    D.而且
    2.第⑥段中加点词为什么要使用引号?请具体说明。(2分)
    3.根据①-⑥,概括历史上植物学界和药学界关于青蒿和黄花蒿命名混乱的原因。(4分)
    4.第⑧段中的“一致性”在文中指的是【    】。(2分)
    5.下列语句是文章的第11段,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③②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①为了名称的稳定性,我们恐怕不宜擅自更改,也只能将就沿用下去了。
    ②但《中国植物志》这样的权威性志书一出,蒿属这两个种的中文名在学界均已得到广泛应用。
    ③其实本来有一个可以避免名称混乱的做法,就是在“青蒿”和“黄花蒿”中取其一作为Artemisia annua的中文普通名,而为Artemisia carvifolia另起中文名。
    ④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明确认定中药“青蒿”的来源是“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干燥地上部分”,事实上相当于承认了黄花蒿的“青蒿”之名。
    6.本文实际上回答了两个让人困惑的问题。请根据文意,分别用疑问句表述这两个问题。(4分)
    (1)【    】
    (2)【    】

【参考答案】
    1.(2分)B
    2.(2分)此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种”,既作一般量词,又表示两个不同的物种(种属)。
    3.(4分)传统医学和早期分类学者没有相关知识工具,大多无法给出可靠的分类和命名(2分)。北宋相关记载中青蒿具有的不同形态,为后世命名混乱埋下隐患(1分);《本草纲目》在“青蒿”之后新立“黄花蒿”的名目(1分)。
    4.(2分)民间使用的青蒿以植物学上的黄花蒿为主。(如果答“民间使用的青蒿是黄花蒿”,给1分)
    5.(3分)A
    6.(4分)(1)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是黄花蒿而不是青蒿,为什么取名为青蒿素?
    (2)传统中药主要使用的植物多叫青蒿,为什么植物学却命名为黄花蒿(,却用青蒿指另一种不怎么入药的植物)?(答案必须含令人困惑的因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唐僧被顽童捉入火云洞中。请简述孙悟空解救唐

    【问题】 好妖怪,即散红光,按云头落下。去那山坡里,摇身一变,变做七岁顽童。赤条...

  • 邯郸道上

    【原文】 邯郸道上 清 宋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用不...

  •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原文】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

  • 塞路初晴

    【原文】 塞路初晴 唐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

  • 使至塞上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