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核桃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3日更新时间:2023年6月17日作者:郑晓红文章ID:56534浏览:

【原文】
    纸上核桃
    郑晓红
    ①最初对核桃的认知,是从纸上得来的。
    ②《拇指姑娘》是我小时最中意的一本彩色小人书。一个善良温柔的女人修整好一枚光滑闪亮的胡桃壳儿,用蓝色的紫罗兰花瓣当床垫,用玫瑰花瓣做被子,让小小的拇指姑娘,每晚都在如水月光中睡在摇篮一样舒适漂亮的胡桃壳里。这张舟一样荡荡悠悠的胡桃小床,从小孩儿无限扩张变幻的小念头里荡出去,它旋转着升空,在风中起伏,在云朵里钻进钻出,触碰太阳的火焰,抚摸月光的冰凉……
    ③当父亲把从宁州大原上捎来的核桃放在我面前时,我有点发怔,深感失望,不愿相认。真正的核桃并不是两头尖尖,也没有闪闪发光,核桃壳里面迷宫一样的隔断那么粗糙,即使铺十层紫罗兰花瓣,也不可能让娇嫩柔弱的小美人儿舒舒服服睡在里面,何况,我不是还要乘着它云游天外吗?它怎能长成这样小女孩的白日梦戛然而止,从大地深处生长起来的核桃树姗姗来迟。
    ④胡桃就是核桃。它的原名意味着它庞大的根系原本伸展在异域的土地上。《名医别录》上如是记载:此果出自羌胡,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种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古时的羌胡分布在现今的东欧、南亚、新疆、甘南一带,也就是说,宁州大原并非核桃的故土,而是异乡。胡桃远离故土,唯有“胡桃”这个名字维系着一棵树对故土的渴幕,可是,它连一个名字也无力保有。公元319年,西晋大将军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成了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入塞的羯族人。他登基做皇帝后,对国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于是制定一条法令: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如此以来,“胡桃”便名姓不保,世人因其长得跟桃核非常相似,于是将“桃核”二字颠而倒之,成为“核桃”。
    ⑤生长在宁州土地上的果木树种里,核桃树的体型是最雄壮的,叶片也是最阔大的。它的躯干里似乎注入了匈奴人强悍健壮的血液,主干雄壮,侧枝粗大,细枝有力,它们向四周伸展,完全彻底地打开身体。它的叶子安然张开,缓慢地调整角度,寻找从繁叶缝隙中漏下来的阳光。每片叶子上都印上了光斑,它们在风中翻动起来,让那些光斑成为嘴巴,似乎在齐声发出沉默的呼喊。在异乡的土地上,它们万众一心地活着。
    ⑥还和其他果木不同的是,核桃树天生就带着雄性气度,不屑于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甚至,它都不屑于开出美丽的花。核桃花,那也能算得上是花吗?绿色的花纽密匝匝抱紧花柱,呈长条形的花絮从枝干上搭垂下来,一条一条的在空中摆动,像跟核桃树没有关系似的。那些絮状的花若是落在你手上,那蓬松的弹性让它似乎动起来了一般,那突如其来的生命气息会吓你一大跳。
    ⑦它的果实未长成时,像患了孤独症的星星孩子,蜷缩在黑暗中,将自己层层包裹。青色外壳是苦涩的,淡褐色内壳是坚硬的,里面,还穿了一层棕色外套。它蜷得紧得不能再紧,一缩再缩,自虐到了极致,将自己蜷成沟壑纵横的模样来。要成熟了,它将自己打磨得稍稍坚强了些,一夜之间,青色的外壳裂开了,但它不肯跳出来,对外面的世界,它心有余悸。人们举着杆子敲过来,哗,它们颤抖着,哗,它们掉下来。要食用它们了,两只核桃放在一起一捏,啪,碎裂的声音惊心动魄。
    ⑧呵呵,我这样描述,让这雄性的果实简直成了一出人间悲剧里的角儿。但在诗人艾青眼里,它可不是这样,他写道──一个个像是铜铸的/上面刻满了甲骨文/也像是黄杨木雕刻/玲珑透剔、变化无穷/不知是天和地的对话/还是风雨雷电的檄文。
    ⑨这样的诗句真让我服气,这才称得上核桃,这来自西域的、流淌着匈奴游牧民族血液的雄性果实。当我自顾自的为核桃流落异乡、更名改姓的命运扼腕叫屈时,一棵核桃树、两棵核桃树、成群成片的核桃树安稳地立在宁州大原上。看上去,它们泰然、大气而从容。
    ⑩宁州的大原很大,很大的大原上已经长了很多棵核桃树,但属于我家的,只有一棵。那棵核桃树是父亲用两节松木换来的,长在宁州西原西沟村我家祖上老庄子的大门口。那棵树大约已经活了好多年,伸进院子的树枝把两间箍窑顶都罩完了。
    11父亲从退休的第一天起,就失去了归宿感。他离开林区,回到老家,将废弃的老庄子重新收拾起来在他的领地里用心栽下小树苗,用他那些年积攒的失去生命的木料交换活着的树木,他还将一片人家废置不用的坚硬光滑的打麦场变成了一块肥沃的菜地……他回到自己的老家,却像奔往异乡,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农夫,一点一点地积聚自己的江山。在他的领土上,最气派最让他感到笃定踏实的东西,就是那棵覆盖了半个院子的核桃树。
    12他说,那是绵绵核桃。
    13他说,格格核桃是要砸着吃的,绵绵核桃一捏核桃仁就自己掉出来了。
    14他说,小时候家里的绵绵核桃都是卖钱和待客用的,娃娃只能吃上格格核桃,得用针挑着吃。
    15说这些话的时候,父亲在核桃树下走来走去,步子踏得笃定、踏实、满足。
    16对核桃树来说,扎根处即是故乡。对父亲来说,有了一棵核桃树,就找到了故乡啊!

【问题】
    8.第四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分析其效果。(3分)
    9.第五段对核桃树的描写很有特色,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0.本文围绕“核桃”进行构思,独特巧妙,结合全文加以赏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参考答案】
    8.(3分)答案示例:在抒情散文中,第④段却运用说明性的语言,又引用著名典籍的记载,平实(简洁)(准确)(明确)(科学)(严谨)地介绍核桃的原产地以及名字的来源,为人信服。由此强调核桃流落异乡,更名改性的特点,为下文抒写核桃在异乡扎根的生命力量(泰然、大气、从容)张本,从而增添了艺术感染力。评分说明:说明性语言的特征1分,介绍了核桃流落异乡,更名改性的特点1分,增添感染力1分。
    9.(4分)答案示例: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核桃树人格化,说它强悍健壮,“打开身体”,“万众一心地活着”等,又将光斑比作嘴巴等,都生动形象地突出核桃树旺盛的雄性气息和生命力量。用词富有情感色彩,如“最”、“完全彻底”、“齐声”等,充分写出了核桃树的生机和力量,极富感染力。另外,动词的选用很有特色、形色结合的描绘等也可。评分说明:具体赏析点一点1分,共2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2分。
    10.(4分)答案示例:本文选材、组材都围绕“核桃”来展开。先从纸上得来的对核桃的认知写起,抒写核桃虽远离故土,更名改性,却用顽强的生命力,泰然大气扎根他乡。接着写出核桃和父亲的联系,父亲通过栽种核桃树,收获核桃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我对核桃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进而引发了当生命失去归宿的时候应有怎样人生态度的思考。这种构思,新巧独特,耐人寻味。评分说明:本文选材、组材都围绕“核桃”来展开。1分;写核桃虽远离故土,更名改评分说明:本文选材、组材都围绕“核桃”来展开。1分;写核桃虽远离故土,更名改性,却用顽强的生命力,泰然大气扎根他乡。1分;分析核桃和父亲的联系,1分;我对核桃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引发思考1分。
    11.(4分)答案示例:作者认为当人失去归宿感的时候,应该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一点一点积聚力量,扎根新的生活。这种人生态度对我们有着积极的正面意义和教育作用。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离开故土或者找不到归宿这样的情况,也应该自强不息,泰然大气从容,直面困境,踏实劳作,开创新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评分说明:概括评析对象1分;积极意义(教育作用)1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