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孝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陶宗仪文章ID:56759浏览:

【原文】
    贤孝
    (元)陶宗仪
    ①贤孝前至元间,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而奉事母夫人备极孝道。母诞日垂至,预市文绣毯段,制袍为寿。针工持归,缝缀既成,为油所污。【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至日,卧不起。子至,候问安否,见有忧色,请其故。曰:【“昨莫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子告曰:“一袍坏,复制一袍,可也,夫人何重乃尔?”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人咸以此为贤母,而益见万户之孝。
    ②国朝妇人礼服,靼靼①曰袍,汉人曰团衫,南人曰大衣。无贵贱皆如之,服章②但有金素之别耳。惟处子则不得衣焉。今万户有姓者,而亦曰袍,其母岂靼靼与?然俗谓男子布衫曰布袍,则凡上盖之服③或可概曰袍。
    【注释】①:这里指蒙古;②古代表示身后的服饰;③外衣、罩衣。

【问题】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与中的意思。
    (1)母【阳】为自解
    (2)人咸以此为【贤】母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母诞日垂至
    A.病重
    B.向下
    C.流传
    D.将要
    (2)惟处子则不得衣焉
    A.未出嫁女子
    B.未成年儿子
    C.第二个儿子
    D.穷人家孩子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昨莫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B.昨莫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C.昨莫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D.昨莫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18.将第①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19.分析文中郑母之贤的表现。
    20.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推断郑母的礼服称作“袍”的理由。

【参考答案】
    15.(1)“佯”,装作。    (2)以……为贤。
    16.(1)D    (2)A
    17.C
    18.当时一件袍子的价格昂贵。制衣匠无力偿还,想要自杀却没能死成,有个认识郑母的邻妇,偷偷将袍子送到母亲手里,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19.大意:对制衣匠污袍行为不加追究,待人宽厚;知道儿子牌气急躁,以自己不慎污袍为托词(巧为掩饰),避免儿子不能容人的行为(成全儿子孝顺之名)。
    20.大意:郑万户母亲可能是鞑靼人;可能当时外衣都称作袍。
    【参考译文】
    贤孝前到元朝年间,杭州有个名叫郑万户的人,性情严厉急躁,凡事不能有所容忍。但事奉母亲极孝。母亲的生日快到了,他早早买了文绣锦缎,制袍为母亲祝寿。针线工人拿着衣服回来,衣服已经缝缀好了,却被油弄脏了。当时大家估计衣服贵重,工人赔不起,工人自杀却没死。邻居有个认识郑万户母亲的妇人,偷偷把衣服送来并把这事告诉了她。到了生日那天,郑母卧床不起。儿子到来后,问候母亲安康否,见母亲面有忧色,就问其故。郑母答:“昨天傍晚时我偶然观看新袍。不小心碰翻桌子的油盆,溅出的油渍弄脏了衣服,我心里很不爽。儿子告诉母亲说:“一件衣袍坏了,再做一件就是了,母亲何必在意这个?”郑母装出安心的样子,于是起床接受子孙生日拜贺,如同往年的仪式。大家都认为她是贤母,并且更加觉得郑万户孝顺。
    今天妇人的礼服,蒙古人称之为袍,汉人称之为团衫,南人称之为大衣。无论贵贱都是这样,其实身后的服饰只是有金素的区别罢了。只有未出嫁女子才不穿礼服。现在叫万户的人,也称之为袍,他的母亲难道是蒙古人吗?然而世俗称男子的布衫为布袍,那么所有的外衣也许都可称之为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