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的写作”所注重的,是外在的效果,即外界的需要。这当然能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4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7838浏览:

【原文】
    “功利的写作”所注重的,是外在的效果,即外界的需要。这当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写作的时效性,使之大致不落空。并且,外在的效果又能呼应内里的写作心态,刺激起进一步努力的欲望。所以,这种写作是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的。但反过来,它也能限制你进一步获得成果。比如,你是研究明史的,一旦成了明史专家,当你的研究告一段落,或学术兴趣业已转移,你却常常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需要和压力,继续负着你这专家的头衔在老路上走下去。所以,“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责”或“尽职”,却很难使人“尽才”。
    相反,“趣味的写作”所注重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是自己的兴味和意趣。他不必照顾太多的外在的命令,而只顺从自己内心的命令。这样,他写作就往往是“乘兴而起,败兴而止”,有时不会引人注目,有时又难免半途而废,但他始终不会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他工作起来总是兴致勃勃的。一旦出了成果,成了哪一门的专家,他的学术方向或写作方式仍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在这种时候,他反倒能够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也能够尽情地发挥他多方面的才华。所以,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是真正使人“尽才”的。
    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是不停流动的,它在人身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变化,不可重复,不可在同一个平面上含糊度日,不然,这趣味很快就会变得“没趣”极了。由于这一规律的指引,所以凡注重趣味者,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的目光就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事物也就愈艰深不凡了。其实,人对于音乐、美术、书法等等的兴趣,无不是如此的。最初的兴趣很可能只在浅层次上,只喜欢那些甜腻流俗的作品,但只要这种兴趣长久地存在着,它就必然有所发展,渐渐地,兴趣就会向深处转化,天长日久,很可能就成了一个能欣赏高层次作品的专家。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过去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作家或诗人,到中年以后,竟会不约而同地沉入到一些较为遥远而艰深的学术课题中去,并且常有人是沉入到“国学”中去了。

【问题】
    6.下列关于“功利的写作”和“趣味的写作”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功利的写作”时效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趣味的写作”有时保证不了时效性。
    B.“功利的写作”注重外界的需要,“趣味的写作”注重作者自己内心的释放。
    C.“功利的写作”往往能使人“尽职”,“趣味的写作”能使人发挥多方面才华。
    D.“功利的写作”通常较能引出实际的成果来,“趣味的写作”一旦出了成果就会改变创作的方向。
    7.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趣味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有一些变化,如果它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平面上,就会变得“没趣”。
    B.趣味并不是一种平静不变的东西,它是活着的,不停地流动的,它的存在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C.趣味有深层次和浅层次,最初的兴趣很可能是浅层次上,只喜欢那些甜腻流俗的作品,但只要这种兴趣长久地存在着,它就必然有所发展。
    D.趣味对人具有引导作用,引导人们关注艰深的事物,凡注重趣味者,他们的目光会日益尖锐和深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趣味的写作”才可能真正使作家或诗人“尽责”、“尽职”和“尽才”,也才能尽情地展示和发挥作家或诗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地。
    B.注重“趣味写作”的作者,始终不会去做不感兴趣的事,他们的写作方式随时可有变化,不受外力约束,因而能做出多种多样的成绩来。
    C.有的作家或诗人,中年后会沉入到某些学术课题中去,是因为这些作家或诗人的目光日益尖锐和深刻,他们所注意的事物也愈益艰深不凡。
    D.“功利的写作”常常会限制作家进一步获得成果,因为即使他们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为“需要”而写作。

【参考答案】
    6.D(后半句不对)
    7.C(缺少“很可能”)
    8.A(“尽责”“尽职”错误,它是“功利写作”的特征,而不是“趣味写作”的特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