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②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位望通显”(《周书·庾信传》)。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②《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问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写到自己梦想着获得食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这是在告诉我们,令诗人忧愁的原因就是为故国建功立业的失志之恸。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
C.“残月”两句使用比喻,道出在不同时间维度中的的“月”与“秋”,在诗人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突显出“愁”的深远弥漫。
D.“乐天”两句,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15.赏析“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的修辞手法。
16.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C项,“使用比喻”错,“残月如初月”这里作者用残月细瘦孤独的外形如同初月表达自己绵绵无绝期的愁思,用“新秋似旧秋”表达自己年复一年的无望与绝望,突出愁思的深远弥漫。没有使用比喻修辞,而是一种比较。
15.拟人、比喻,“泣”夜露哭泣,拟人手法;露水如珠,萤火虫像细碎的火光,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夜露连连滴落,萤火虫飘飞的夜景,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愁思(或烘托出诗人凄凉悲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
16.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②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