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子曰: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23.指出上面两段文字中孔子与孟子对“孝道”理解的不同之处。(2分)
24.这两种孝道观,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23.孔子:注重精神方面的敬(1分)
孟子:注重物质方面的养(1分)
24.示例1:我更倾向于孔子的观点(1分)。因为在我看来,父母有事,子女效劳;有酒食,让给父母享用,并不是真正的孝(1分),唯有“色难”即在父母面前永保和颜悦色的敬意,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孝,也是最难做到的(1分)。
示例2:我更倾向于孟子的观点(1分)。因为在我看来,精神方面对父母的心孝固然重要,但比较虚幻(1分),作为子女,首先应该在物质方面满足父母的衣食所需,这是最实际,也是最能做到的,何况长期能做到这一点,本身也表明子女心存孝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