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4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杜牧文章ID:63517浏览:

【原文】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②青弋江,在宣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peì: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问题】
    21.首联勾画了一幅“【    】”图,颔联刻画路云遮寺、村柳拂桥两幅画面。作者用这三幅图画,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也暗示了事件的进程,表达了【    】之情。(2分)
    2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选择二种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21.①春郊送别图(1分)。②对友人远行的依恋(或惜别)和祝愿(或关切)(1分,答出任何一点即可)。
    22.(共5分)
    ①对比。颈联将友人“如鸿高的的”的心情同“悬旆正摇摇”的“我心”做对比,使友人在分别之际因仕途顺利而充满得意自信、乐观开朗之情和“我”宦海浮沉而又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空虚无着、怅然若失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反衬。诗的前半部分(四句)描写了明丽和煦的江南美景,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依恋之情和诗人的满腹愁情,以及自己不得意的惆怅、寂寞之情。
    ③虚实结合。首联实写送别场景。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暗示裴坦的行程;又望见眼前青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点明送别地点。两句一虚一实,一远山一近水,令人如临其境又无尽遐思。
    ④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前半四句环境描写,后半四句直抒惆怅心情。江南早春,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芳草鲜美。友人得意乐观,而仕途失意的诗人,并没因此感到高兴,反受刺激,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无限感慨。
    (答出以上任何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只要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若表达重复累赘或不通顺,则酌情扣1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