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②穷,小人穷斯滥矣③。”(《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④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⑤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⑥定故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兴:起,这里指起身。②固:固守节操。③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④所性:指他的本性。⑤大行:指理想、抱负行于天下。⑥分:本分。
23.选段《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行为有怎样的要求?请简要概括。(2分)
24.以上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对于“穷”的看法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23.孔子认为君子应当用乐观的态度对待困境(1分),在穷困时仍应当坚守道义(1分)。
24.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君子即使处境艰难也应当保持自己的本性(1分)。君子依自己的本性做事,不为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原则(1分),在困境中仍应坚守道义(1分)。
【参考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孟子说:“站立在天下的中央,安定普天下的百姓,君子对此感到快乐,但他的本性不在这方面。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理想完全实现了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增加,即使窘困隐居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这是由于本分已经确定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