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老子《道德经》)
21.孔子和老子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2.你更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21.(2分)对待百姓,孔子主张应先富后教,而老子则主张应让他们无知无欲。
22.(4分)
示例一:我更赞成孔子的观点。(1分)在治理国家上,孔子把教育问题首先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突出教化的重要性是为了让老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3分)
示例二:我更赞成老子的观点。(1分)“无知”是“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无欲”也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2分)这样就能减轻或者避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长治久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