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4分)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2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4313浏览:

【问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韩非子·五蠹》)
    2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    】。(2分)
    2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
    21.参考答案: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德治    以法治国/法治
    解析:读懂材料内容是关键。两则材料,其中一则出自课内,一则出自课外。课外材料内容可以从课内的得到提示。
    22.参考答案:孔子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劝导民众,民众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观点,认为“人性恶”用情感道德教化是不可靠的,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遵守规则,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本质区别。
    参考译文: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只会尽量地避免获罪但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归顺。
    现在有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父母训斥他,他不悔改;老乡责备他,他无动于衷;老师教诲他,他不肯改变。把父母的慈爱、老乡的品德、老师的智慧这三样美好的东西,一起施加到他身上,然而他始终不被触动,丝毫也不改变。直到地方官吏拿着官府的兵器,执行国家的法令,到处搜捕坏人的时候,他才感到恐惧,改变了坏品行,纠正了坏行为。所以父母的慈爱不足以教育好子女,必须等待官吏执行严厉的刑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