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孔子既“从众”又“违众”,你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5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3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4429浏览:

【问题】
    (1)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吾从众。拜下③,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
    【注释】①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用工细,故贵。②纯:黑丝,以黑丝为冕,省时。③拜下:古时臣民面见君上时,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④泰:骄纵傲慢。
    2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    】的社会现实。(2分)
    22.材料(2)中,孔子既“从众”又“违众”,你如何理解?(4分)

【参考答案】
    21.礼崩乐坏(或“越礼犯上”“名实不符”“君不君臣不臣”)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答“道德沦丧”得1分。
    22.①“从众”,是因为孔子赞同世人戒奢以俭(崇尚俭省)的风气。②“违众”,是因为孔子反对臣下越礼犯上(骄纵傲慢,有失恭敬谨慎)的态度。③这矛盾表明了孔子重视礼与仁;麻冕、纯冕、堂下拜、堂上拜,属于外在形式的礼仪,俭(爱物)、拜(虔敬)属于内核本质的仁德。④对于涉及原则性的(关乎内心情感的),则须坚持;对纯属外在形式的(无关道德伦理规范的),则可变通。这体现了孔子中庸或知权达变的思想(或处世的灵活性)。
    评分标准:共4分。①②点各1分,③④点各2分。关于第③点此处不必再深究“礼是目的(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贵贱等级秩序),仁是根基或前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