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14·28)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③!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15.7)
【注】①史鱼,春秋末年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②矢:箭。③蘧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
21.写出《论语》中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相同的一句话。(2分)
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析孔子认为蘧伯玉是君子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1.(2分)【答案示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分)
【考查点】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解析】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给分,因为它出自《孟子》而不是《论语》;答“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或“深则厉,浅则揭”等只给1分,因为缺少“怀才而藏”之意。
22.(4分)【答案示例】①蘧伯玉能仕能藏,能进能退。(2分)
②蘧伯玉达权知变,具备了君子“三达德”中的“智”的品格。(2分)
【考查点】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
【参考翻译】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