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论语·里仁》)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朱熹《论语集注》)
【注】约:贫困。
2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 】手法。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 】。(2分)
22.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21.比喻 颜渊(2分)
22.(4分)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2分)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