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孔子、孟子对青少年品性教育的看法有何异同?

发布时间:2022年7月31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027浏览:

【问题】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子曰: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雍也》)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依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赖:通”懒”。
    21.上述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习”相当于孟子所说的“【    】”。
    22.孔子、孟子对青少年品性教育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21.所陷溺其心者
    22.孔子与孟子都认为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孔子强调青少年成长以家庭人伦为出发点,和睦家庭人伦关系,而后推己及人,逐渐成长为博学博爱的君子仁人,体现了修身过程中由内而外的个体自主力量。孟子侧重阐述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品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强调由外而内的塑造力量。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熟读文段,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和文意。“习”,后天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性。“所陷溺其心者”,外部环境使他们的心有所陷溺。二者都是说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找出二者的共同观点: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再分别论述孔子和孟子看法的不同。可以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储备进行作答。孔子的“入则……,出则……”说明青少年品性养成是由内而外的。孟子的“富岁”“凶岁”的不同境况下子弟不同状况的对比说明由外而内: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内在品性产生的深刻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