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词的上阕划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涉及哪两个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2年8月7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278浏览:

【问题】
    19.词的上阕划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涉及哪两个历史人物?
    (1)【    】
    (2)【    】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参考答案】
    19.(1)(楚狂)接舆
    (2)屈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找出运用的手法,再看此手法的效果。题干问“上阕划画线句化用的典故涉及哪两个历史人物”,这是针对用典手法来设题,需要找出关键语句及涉及到的人物。“听我楚狂声”,出自《论语·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所以“听我楚狂声”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激愤的情感,而根据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可知,他处于南宋时期,常抒发抗金收复失地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而上文“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恨意连绵却无法言尽,“何人”为疑问,实则暗含无人理解诗人,表达了诗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处于东晋动荡时期,社会黑暗,但他生性质朴,不慕名利,过着简单的隐居生活,此处诗人借用他的话,实则是表达自己也像陶渊明一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