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孔子却说“去食”取信,两者是否矛盾?

发布时间:2022年8月8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334浏览:

【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颜渊》)
    注:①輗:牛车辕前面与车横木相接的插销。②軏:马车辕前面与车横木相接的插销。
    20.两则材料分别从【    】和【    】的角度阐明了“信”的重要性。
    21.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孔子却说“去食”取信,两者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20.修身    治国
    21.不矛盾。“民以食为天”是从个体生存角度出发的,强调食物的重要性。“去食”取信是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出发的,强调取信于民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参考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没有民众的信任,那么国家就站立不住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