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孔子、孟子对“勇”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2年8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395浏览:

【问题】
    (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3)(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①怒,爰②整其旅,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⑤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注释]①赫斯:发怒的样子。②爰:语首助词,无义。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祜:福。⑤对:答。
    21.材料(1)中,“我无能焉”表明孔子是一个【    】的人,材料(2)中“临事而惧”中的“惧”指的是【    】。
    22.孔子、孟子对“勇”的认识有什么不同?结合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21.谦虚
    警惕、谨慎
    22.①孔子主要从个体角度谈论“勇”,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勇的素养,但勇不是蛮干,逞匹夫之勇,而应是遇事谨慎,有勇有谋。②孟子是从对天下是否有利的角度去看待“勇”,认为争强好胜的匹夫之勇是“小勇”,以国家人民利益为先,能安天下的“大勇”才是真正的“勇”。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2)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3)(孟子)对(齐宣王)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夫之勇!《诗经》说:‘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阻挡侵略莒国的敌军,增添了周国的吉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