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①!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礼记·中庸》)
【注】①矫:坚强的样子。
(1)“兼人”在句子的意思是【 】。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其【 】的教育思想。
(2)综合两则材料,简析孔子心目中最强者的品性。
【参考答案】
(1)①一个人相当于两个人,指敢作敢为。②因材施教
(2)①既不畏缩也不鲁莽;②不一味宽厚包容也不妄用武力;③平和而不随波逐流,保持中立;④不偏不倚,无论顺境逆境,都能持守中道,不改变志向和节操。这些才是孔子心目中的最强者的品性。
《论语·先进》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原因是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敢作敢为,所以要约束他。”
《礼记·中庸》参考译文: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强呢?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强呢?或者是你自己的强呢?用宽容顺从之道教育人,不报复那些对自己无礼的人,这是南方人的强,是君子的都能够遵循此道。以盔甲当床,枕戈待旦,直至战死,也无丝毫怨恨,这是北方人的强,强者都尊崇此道。所以君子和气待人而又不同流合污,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啊!国家“中庸之道”得到遵循的时候,不改变个人的操守的人,那是真强者!国家“中庸之道”遭到破坏的时候,至死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节操的人,是真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