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深则厉,浅则揭”中的“厉”意思是【】,“揭”意思是【】。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1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492浏览:

【问题】
    ①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
    ②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论语·子罕》)
    ③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注】①麻冕:麻做的丧帽。
    21.“深则厉,浅则揭”中的“厉”意思是【    】,“揭”意思是【    】。(2分)
    22.荷蒉者说孔子的磬声中透着固执,事实上他也有变通的一面,孟子就称赞孔子是“圣之时者也”,请谈谈孔子的变通思想在后两则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参考答案】
    21、穿着衣裳涉水
    提起衣服
    22、①用“麻”做“冕”是周礼的规定,但是用“纯”更为节俭。也不妨碍哀悼者真情的表达,孔子赞同大众的做法,说明他懂得应时而变。②管仲没有为公子纠殉难,还辅佐了曾经的敌人,看似不符合个人修养对“仁”的要求,但孔子认为他辅佐齐桓公匡正天下,让百姓沐浴恩泽,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了"仁”,体现了孔子评价人物富于灵活性,不刻板。(每点2分,有分析,紧扣“变通”特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