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宋十思确》)
21.“北辰”“众星”分别比喻【 】、【 】。(2分)
2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21.(2分)统治者、被统治者(百姓、臣民)。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22.(4分)儒家的“无为而治”,意思是无所劳烦就能使天下大治,此处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
儒家强调统治者通过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身正德高(恭己),感化臣民,以达“无为而治”。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即德治,唤醒臣民内心的向善因子,从而“无为而治”。
统治者不必“代下司职”,越俎代庖,而应举贤授能,“正南面”听政,“无为而治”。[分标准]共4分,写出2点即可。
【参考译文】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能够无所劳烦就能使天下大治的人,大概就是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修养好自己,居位听政罢了。”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