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柴春芽《一粒麦子的诞生》,有人认为重在写麦子,有人认为重在写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7459浏览:

【问题】
    14.柴春芽《一粒麦子的诞生》,有人认为重在写麦子,有人认为重在写农人,你对此有什么见解?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8分)

【参考答案】
    14.(8分)
    示例一:重在写麦子。因为麦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麦子的萌芽、生长与成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一粒麦子,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旅程”,从而表达要珍惜麦子、珍惜粮食的心愿,以及对“城里的人们”不知稼穑艰辛的忧叹。
    示例二:重在写农人。因为“一粒麦子的诞生”要依靠农人的播种、施肥、除草和收割,意在表现农人劳作的坚毅和勤苦。而祈雨的过程,也真实反映农人对粮食的虔诚和珍惜。文章是一曲农人的哀歌和赞歌,凸显对农人身心命运的关注。
    示例三:二者均为侧重。麦子的命运建立在农人劳作的基础之上,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同时,麦子“艰难的旅程”,也正可以看作农人艰辛劳作的象征。在描述之时,文章将麦子与农人相互交织,相互辉映。在主题上,既体现了珍惜粮食的意味,更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的尊重。
    示例四:二者均非侧重。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物及人,借物写人;基于农人,而又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麦子的平凡与卑贱,麦子的苦难与坚守,都与人的处境与精神高度契合。文章卒章显志,而以“苦难”与“纯粹”为依归,凸显了作者对于人类命运与灵魂的省察与沉思。
    示例五:二者均非侧重。“一粒麦子的诞生”,重在“诞生”这一过程。文中的“我”在麦子与农人双重启迪的过程中,才得以省察真正的人生意义。文章结尾以诗明志,说麦子的一生象征“我”的一生,并以固守瘠薄、坚守纯粹作为人生目的,从中可以看出一个青年心灵成熟的内在轨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