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请从“扑枣”入手,结合杜甫《又呈吴郎》,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8767浏览:

【问题】
    15.请从“扑枣”入手,结合杜甫《又呈吴郎》,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革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参考答案】
    15.示例: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只有观点评价而无具体分析,酌情扣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