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结合罗隐《黄河》,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8977浏览:

【问题】
    15.结合罗隐《黄河》,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6分)
    黄河
    罗隐①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参考答案】
    15、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
    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