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高舍书事

作者:陈与义文章ID:69656浏览:

【原文】
    舟次高舍书事①
    陈与义
    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
    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
    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权茫茫。
    遥指长沙②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
    注:①此诗作于靖康之变后。②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景开篇,情景相生创设泊舟高舍、临水遥望的情境有统摄全篇之效。
    B.颔联进一步写眼前实景,一川蒋叶使人明了秋时已至,两岸人家共沐夕阳余晖。
    C.颈联由实人虚,叠词“历历”“茫茫”状写“江山”“歧路”之迷茫,顿生迷惘之情。
    D.尾联跨越时空,化用贾谊的典故,发出深沉的慨叹,“两凄凉”呼应了“情更伤”。
    15.诗人“情伤”的原因有哪些?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C
    15.①满眼秋色,悲时已入秋;②羁旅漂泊,叹个人遭际;③国乱时危,忧国家命运。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结合诗句内容“乱后江山”分析可知,“历历”意为清晰,表达目睹乱后江山的痛心。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诗人“情伤”的原因,结合“涨水东流满眼黄”“一川木叶明秋序”分析可知,满眼秋色,悲时已入秋;结合注释内容“此诗作于靖康之变后”分析,叹个人遭际;结合“泊舟高舍更情伤”“两岸人家共夕阳”分析,“情伤”的原因是羁旅漂泊;结合“乱后江山元历历”分析,“情伤”的原因为国乱时危,忧国家命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闻琴

    【原文】 闻琴 唐 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

  • 羌村三首(其二)

    【原文】 羌村三首(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 有客

    【原文】 有客 杜甫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

  • 在阳光下看人

    【原文】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原文】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

  •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原文】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